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将花落谁家

2015-06-01 07:00:08 来源:重庆晚报

252部作品参加角逐

5月15日,中国作家协会官网公布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多达252部长篇小说的作品目录,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根据该奖规定,评委先从这252部作品里面选出10部作为提名作品,最终获奖的作品则不超过5部。那么,谁将问鼎本届茅盾文学奖?近日,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陈劲松对入围作品进行分析,预测本届茅盾文学奖将花落谁家。

金宇澄《繁花》

作家金宇澄是本届茅奖热门人选。其参评作品《繁花》2012年在《收获》杂志甫一连载,即引起文坛轰动,被誉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甚至有论者将其与张爱玲和《红楼梦》相提并论,严歌苓、王家卫都公开表示对这部作品的欣赏。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认为,“经由金宇澄的讲述,一衣一饭的琐屑,皆有了情致……他把传统资源、方言叙事、现代精神汇聚于一炉,为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生活创造了新的典范。”作为近年文学界潜伏的一匹黑马,金宇澄的《繁花》极有可能获得本届茅奖评委们的青睐而一举成名。

宁肯《三个三重奏》

《三个三重奏》第三个故事是叙述者“我”的故事:“我”从小的理想是住在图书馆,中年以后其书斋已相当一个小图书馆。某天“我”在一个朋友劝说下来到看守所的死囚牢,当了一名临终关怀志愿者——在“我”这里是另一种图书馆。但是劝他来这儿的朋友竟然也成为囚犯。宁肯以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的方式处理了目前在中国头等热门的贪官题材,但宁肯真正感兴趣的是权力演进的历史、权力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对两性的影响、对人的异化。

韩少功《日夜书》

作品采用《史记》“传记”的写作方式,以白马湖茶场的知青生活为背景,通过知青陶小布的视角,讲述了大甲、马涛、郭又军、贺疤子、陆学文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及其在新时代的遭遇和思想危机,小说以群像的记录展示了一代人的命运轨迹。陈劲松认为,《日夜书》是知青一代的精神史。作品通过几位50后,从知青年代到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出人性和时代的变迁。作品的聚焦点是个性、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冲突和变化,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后知青”时代各种身份的人物形象,用他们的一生回应了时代之间的种种疑问。

苏童《黄雀记》

《黄雀记》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分为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章的标题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叙事视角。苏童说:通过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

格非《江南三部曲》

作家格非入围茅奖的《江南三部曲》是他历时十余年完成的长篇作品,深入思考并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人面桃花》写的是民国初年的知识人对精神世界和社会理想的探索,《山河入梦》关注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社会实践,而《春尽江南》则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江南三部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打捞历史碎片的文学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写作途径。这么多年过去,和格非差不多先后成名的一批作家已陆续获奖,就算论资排辈,格非也的确够格了。

本报综合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