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天津市财政两年28亿元扮美绿色家园

2016-06-02 16:07:00 来源:中国经济贸易网

这些天,天津市市民纷纷走出户外,用手机留下多年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微信朋友圈里也在狂转一组“津空蓝、津地绿”组图。网民们说,点开这样的链接比看到什么都舒心、都高兴!

今年开春,人们发现天津的树更绿了,叶片上没有尘埃了,花儿开得艳丽了,原先“天津马路一大怪,树上挂满塑料袋”似乎一夜间就不见了。市财政局主管农林预算安排的负责人坦言:这两年我市园林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财政累计筹措28.4亿元资金植树造林、养花植草、铺绿埋尘,治与不治,真是大不一样呀!”

据介绍,去年国家五部门批复市政府报送的《天津市防沙治沙规划(2011年至2020)》后,本市财政、农林、环保、水利等部门积极落实,加强防沙治沙工作领导,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强化生态保护和沙化治理,目前规划进度已经实现时间过半,治理任务过半的目标。仅2015年外环线内新建提升绿化2743万平方米,栽植树木612万株,市财政累计投入8.2亿元。2015年,市财政拨付9.5亿元支持“一环两河七园”建设,包括7.7亿元完成市级造林绿化工程22万亩,其中外环线绿化3632亩,永定新河和独流减河绿化6184亩,山区造林10000亩,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绿化15694亩,干线公路绿化10486亩,河道绿化5433万亩,成片林地8972亩,水库绿化500亩,经济林50797亩,以圃代绿28306亩。此外,拨付1.32亿元支持武清绿博园造林绿化30000亩等工程,绿荫裹束让津城风尘密度较2013年下降45%。此外,本市积极参与京津风沙治理,范围包括蓟县、宝坻区、武清区三地,去年在巩固一期工程建设成果基础上,继续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荒漠植林,同时把废弃矿面治理和干旱阳坡造林纳入治理范围,加强设施化农业生产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健全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促进农林地区绿色发展。

据了解,按照规划安排,本市2011年至2015年防沙治沙第一阶段完成沙化土地治理7676公顷;2016年到2020年第二阶段再完成7676公顷,10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5352公顷。继续实施京津周边地区沙化治理,在蓟县、武清区、宝坻区采取对沙化及潜在沙化土地进行保护和修复性治理,全面提高沙区林草植被,减少地表扬沙起尘,并在现有灌溉面积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华北平原沙化治理地区,包括东丽区、西青区、北辰区采取保护好现有植被,建设高标准农田、河流防护林及用材料,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经济林果和林下经济作物,实现治沙致富双赢。届时,本市沙化土地将全部得到治理,PM2.5浓度比2015年再下降25%,“美丽天津”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

为提升造林绿化政府投入效益,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发了造林绿化工程市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策扶持、市场拉动的政策措施,实行“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加大重点绿化项目投入力度,扩大资金补助范围及用途,规范造林绿化工程申报、批复、资金拨付及验收程序,为建设“美丽天津”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