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娃哈哈营收负增长 宗庆后:我还要再干几年才退休

2016-09-27 15:08:32 来源:网易财经

71岁的宗庆后最近有一忧一喜。

8月26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饮料巨头娃哈哈的业绩大幅下滑引起了业内普遍关注:2015年娃哈哈营业收入494亿元,排名民营企业500强中的第70位。而2014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为营收720亿元、排名第31位。

而在刚刚落幕的杭州G20峰会,娃哈哈赞助了1500万瓶饮用水,按照娃哈哈每小时54000瓶的生产速度,只需不到12个工作日赶工。据报道,这是目前中国饮料行业内最快的灌装线,从吹制成型到罐装水,停留时间不到2秒,瓶盖从制作到完成封装,全程仅仅300多秒。

从2010年宗庆后成为胡润榜和福布斯榜双料首富,并在2012年再成“双首富”,到2013年之后被更年轻的王健林、马云取而代之,这3年宗庆后及娃哈哈的转型发展引起业内普遍关注。近日,宗庆后在杭州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独家专访,讲述了他的“变”与“不变”。

卖饮料卖出的全国首富

“我们杭州人还是很厉害的。我们出了两个首富,宗老板是卖饮料的,马老板是玩网络的。”一位杭州出租车司机很自豪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但是司机大哥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娃哈哈总部会是那么难找,“我觉得应该是个显眼大厦,没想到太不起眼了,真抱歉,耽误你时间了。”司机很诚恳地说。

杭州市清泰街160号一栋不起眼的5层小白楼,是娃哈哈集团总部。

1945年出生的宗庆后,18岁时为减轻家庭负担,下乡到了舟山一个农场工作,数年后又转到绍兴的茶厂,在农村一待就是15年。

1978年,宗庆后33岁,顶母亲的岗返回杭州,在校办工厂做起了推销员。直到42岁,人到中年,他才抓住机会,白手起家,从卖4分钱一支的冰棍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创业。

他从贷款14万元、靠三轮车代销汽水及冰棍开始,以800亿元成为2010年胡润全球百富榜内地榜首,这是中国第一次有“饮料大王”成为全国首富。

与同代的企业家一样,宗庆后对生活细节并不讲究。任正非打车的故事已不用赘言了,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也常穿一件仿羊皮的坎肩。宗庆后是穿着一双凉鞋和休闲装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的。

“我是一个老派的人,不太讲究,现在不是B20会场,大家都可以放松点。”宗庆后笑着说。

在很长一段时间,宗庆后自己担任娃哈哈的新闻发言人,因此一上来他就兴致勃勃地介绍杭州下沙娃哈哈生产基地。

“全自动生产线的20多道工序已经难以见到工人身影。取而代之的是2012年底娃哈哈自主研发的码垛机器人。这减轻了劳动强度。码垛机器人的主要职责是整列、抓取、码放,工人1个小时只能码450箱。相比之下,码垛机器人高效而精准,速度是2000箱每小时,码放的位置偏差控制在正负0.05毫米内。”宗庆后对数字很敏感。

负增长的难题

但是,回溯近年的娃哈哈营收数据,“负增长”正在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

2012—2014年间,该公司的营收分别为636亿元、783亿元和728亿元,在2015年这一数字再度下滑。

娃哈哈方面认为营收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宗庆后女儿宗馥莉掌管的宏胜集团的数据没有并入集团业绩;二是网络谣言以及产品升级带来了负面影响。

“娃哈哈目前生产销售正常,今年1—7月公司已向国家上缴税收31亿元,企业不仅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而且有上百亿元存款。”宗庆后如此回应。

此外,让外界质疑的是早在2010年时,宗庆后就公开表示要“再造一个娃哈哈”,并且进行了多元化尝试。

例如在2012年,斥资17亿元投资娃欧商场,一度成为宗庆后寄托娃哈哈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该商场定位于满足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趋势,销售知名度较低的欧洲品牌,甚至还计划5年内在全国开设100家连锁店。

哇哈哈还试水童装、乳业、酒业,重金砸向商业零售等等。宗庆后的打法思路是利用过去积攒沉淀的品牌和渠道优势,嫁接到新进入的产业方向上,以快速实现多元化突围。

但是,现实是骨感的。童装规模偏小又难以快速集中的市场,让娃哈哈不得不选择放弃;选择母婴奶粉为突破口的乳业,偏偏电商销售却是娃哈哈的短板。尤其是娃欧商场从建成就被批评巨大LOGO和建筑整体风格太土气,加上客流稀少,根本没成气候。

宗庆后也承认,娃欧商场缺点不少,销售情况也不如意,但这些问题显然并没有对他造成多大困扰。

“我们经济实力比较强,资金雄厚,亏点无所谓,所以有问题就收手,继续探索。”宗庆后说。

多元化再尝试

对于外界的各种质疑,纵横江湖的宗庆后认为不过是多元化的试错而已,他仍有足够的底气与抗压能力。

“虽然总的来说现在有点负增长,但最近通过创新,逐步在恢复。中国的饮料行业永远是朝阳企业,只要搞得好,我认为它永远是会健康发展。因为不管怎么样,人总是要吃要喝的。”宗庆后说。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娃哈哈业绩的下滑主要是品牌和产品的老化,这对饮料市场来说是致命伤。再加上饮料行业的“寒冬”也使得娃哈哈雪上加霜。

“娃哈哈从老板到高管到市场研发人员,都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局,在这种情况下娃哈哈的整个表现就不会很理想。”朱丹蓬说。

对此,宗庆后承认娃哈哈这些年的创新能力在退步,除了占据营收近四分之一的营养快线外,缺乏更多“爆款”产品,没有跟上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同时,饮料行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创新潜力可挖,该怎么挖潜则正是娃哈哈多元转型要思考的问题。

“我承认随着饮料行业不断发展、产品种类极大丰富,企业需要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途径。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有效途径。大企业实力强、抗风险能力强,经得起失败,应当承担起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责任。对于娃哈哈来说,未来饮料行业依然是主业、多元化的领域是个补充,娃哈哈会集中精力开发健康食品、保健食品。”宗庆后说。

其中,宗庆后的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是,使娃哈哈这个“生产饮料的企业”升级成一个“生产饮料企业的企业”,也就是向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

“我们把自己要用的机器人都开发完了。”宗庆后透露,娃哈哈和天津大学合作,研发过放吸管机器人、铅酸电池装配机器人、炸药包装机器人,后两者都是将机器人输出给其他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工伤问题。

实际上,在娃哈哈很多工厂里早就已经大规模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初具雏形,而熟悉各种生产应用场景的娃哈哈完全可以沿着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切入到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这就是宗庆后新的多元逻辑。

对话宗庆后:

“我还要再干几年才退休”

《中国经济周刊》:最近特别流行的是王健林说人生要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挣一个亿”,您的小目标是什么?

宗庆后:哈哈,一个亿我觉得这并不容易。娃哈哈在成立初期赶上了“紧缺经济”时代,经历了跟进创新、引进创新到自主创新的不同阶段,我的小目标是未来的发展道路还是会根据企业战略来制定,既量力而行,又放眼长远。

《中国经济周刊》:在当前宏观经济的增速换挡期,国内很多传统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进而寄希望于“互联网+”,期望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来创造新增长点。娃哈哈在拥抱互联网方面有什么尝试?

宗庆后:我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双刃剑”,用得好的话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是促进作用;用得不好的话,对经济也有很大的损害。

互联网是一个平台和工具,可以帮助实体经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在商业模式上也可以进行创新,但归根结底,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都应该是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相反,如果通过互联网平台“烧钱”做流量、扰乱销售网络和价格体系,以及卖假冒伪劣产品等,则会对实体经济企业造成危害。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供给侧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您对于振兴实体经济有何看法?

宗庆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在萎缩,虚拟经济搞得太过头。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经济,虚拟经济和金融,都应该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用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在他看来,政府还是要鼓励发展实体经济,从而解决就业难题,让人们安居乐业。他建议,一方面国家应该降低税负,让企业有利润才能够活下去;第二,企业有利润才会给员工增加收入,这样才能拉动内需,最后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现在都在讲工匠精神,您认为中国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宗庆后: 工匠精神就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档次。要做得很仔细,才能够称之为工匠,对企业而言,意味着要提高产品质量。我们要对“中国制造”有坚定的信心,对成为一名现代工匠有足够的信心。制造业技术岗位的重要性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不断增长的个人收入和内需就是工匠精神的强大保障。

《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很多企业家子女都已经接班了,您的女儿宗馥莉也备受关注,她今年推出了一款以自己英文名字命名的饮料,您有提供建议么?您有退休打算么?

宗庆后:我也不管她,年轻人嘛。至于退休,我还要再干几年。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