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携号转网将由试点向全国推介 诸多细节尚未优化

2019-03-26 11:08:35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历时九年之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终于传来好消息,携号转网将由试点向全国推介。但尚未来得及点赞,就有相关人士透露,愿景虽好,可携号转网手续复杂,诸多细节尚未优化,实际体验难如人意,因而多半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

经过长时间的地方试点,携号转网在可行性方面的论证已经毋庸置疑,但从效果层面而言,截至2018年12月共计167万人次携号转网,其中包括2018年新增63万人次,这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可操作性有所欠缺。表面来看是运营商缺乏主动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携号转网一旦靴子落地,难免改变电信业务领域的现有格局,更多挑战和不确定性面前,运营商的积极性与群众呼声的热度并不成正比。

内生动力的不足让一项惠及民生的措施显得步履蹒跚,而解决之道无外乎施加外力。市场是检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政府工作报告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把携号转网措施进一步交由市场,一方面从合规性上禁绝霸王条款,把选择权交到用户手中。另一方面,赋予用户更多评判权。

一项好的政策举措,一定要有经得起考验的细节操作。但根据媒体报道,即便政策的绿灯亮起,携号转网的小问题依旧不断,不仅仅是运营商设置阻拦,在转网周期和操作程序方面同样令人望而却步。所以,哪怕有相对可行的试点,哪怕运营商看似“敞开胸怀”拥抱市场,但与令人满意的用户预期依旧有不少距离。有差距就有提升的空间、有努力的动力。

一方面是压实市场的倒逼机制。以笔者的移动用户身份为例,如今我支付着128元的月费套餐,用着在某些地区,覆盖范围、信号质量并不令人满意的移动流量,在多次遇到信号中断影响工作生活的情况下,如果携号转网是一种合法权益,那么在可选择的情况下,我势必为了减少换号的种种麻烦,选择另一个服务商。当此种消费逻辑顺理成章地成为多数消费者的选择,服务商的无形压力就大了。

另一方面是优化环节细节。携号转网业务中,广受诟病的一点在于流程繁杂。不光是复杂的资质审核需要简化,在如今越来越多业务能在线办理的背景下,很多毫无必要的登门办理也需要省略。不妨设想,电信运营商如今为了更为优质的用户体验,在服务设计、套餐种类等方面也是别出心裁、花样百出,种种创新的举措无外乎奔着用户思维去,那么在业务办理方面,把线下的业务搬往线上也不算是什么大幅度的创新,难度也不至于那么巨大。

携号转网,本质而言是一个由市场竞争催生的消费业务。其背后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选择与需求,也是继提速降费之后又一项意义重大的惠民之举。在这里,政策既是一种引导也是一种压力,更多内生动力来自市场,在合理合规的消费权益下,主动站队能给予运营商最大的压力,只有用更优质的服务加以配套,才能释放市场竞争的活力,让一项惠民措施贴心更走心。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