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链”金融 更好帮助企业享受到供应链金融发展带来的‘利好’

2020-05-19 14:20:31 来源:人民日报

依托真实交易信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厂里两个多月没开工,应收账款没回笼,工资、原材料进货款都没着落,这可怎么复工?”受疫情影响,为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提供配套零部件的湖南长沙县梅花车架覆盖件厂一度停工,公司负责人李涌焦急无奈。

为难之际,李涌了解到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推出网络供应链融资产品,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涌在线上进行了申请:“没想到,不到一小时,333万元贷款就进了账。”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刘佳慧是海尔空调的一个小经销商。时值销售旺季,刘佳慧计划再备一批货,但几十万元的资金缺口让她有点犯愁。

事情不久有了转机。刘佳慧听说网商银行与海尔合作,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为下游经销商提供免抵押、免担保融资支持。刘佳慧在支付宝上进行申请,20万元贷款很快到账:“有了这笔钱进货,生意一定能再做大。”

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指什么?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与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合作,对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产业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交易时,往往会延迟付款周期,或是要求上下游企业垫款。比如,一些上游企业做工程时,前期开工费用需自己垫付,工程交付后才能拿到核心企业付款,因此企业需预备一定资金维持日常开销。由于资产轻、缺担保,这些企业一般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现金流相对紧张。

如今,正是由于与核心企业紧密关联,“链”上企业有更多机会获得银行贷款。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银行以核心企业供应链为切入点,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获取上下游企业真实交易数据等信息,更充分、准确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风险,并据此更好开展金融服务。此外,核心企业开具的应收账款能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稳定还款来源,也可通过信用流转为上下游企业融资增信。

“应收账款融资是以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为企业提供贷款;订单融资是指企业凭核心企业订单申请贷款,并在收到货款后偿还贷款;仓单融资则是指有货物存储的申请人凭仓储方开具的存货单据进行质押融资。”曾刚说,这些方式有效拓展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了企业融资可得性和资金周转效率。

8000亿元应收账款融资能惠及多少企业?

“一家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量往往不大,有的可能只需几十万元。8000亿元应收账款融资能让相当多中小微企业受益。”曾刚说。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对21.8万户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日常资金周转支持,余额21.4万亿元;对29.7万户产业链上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余额5.8万亿元;对35.3万户产业链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余额9.3万亿元。

借助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提升服务效率,打通产业链资金“堵点”

疫情防控期间,供应链金融为何受到关注?有哪些创新亮点?

——让上下游企业“不掉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现代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环环相扣,供应链上各家企业的相互依存度较高。”建设银行有关负责人说,受疫情冲击,有的上下游企业生产、销售受阻,这些企业出现的资金链“断点”可能成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堵点”,供应链金融正是顺着产业链有针对性地解决资金问题。

“如果上游零部件企业没钱开工,核心企业生产就可能‘缺钉少铆’;下游经销商没钱进货,核心企业产品销售不畅、收入减少,整条产业链也会受影响。”曾刚说,沿核心企业供应链精准识别服务对象,对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确保产业链各环节资金“不断链”,正是对症下药的良方,“供应商提升接收订单能力,销售商提升销售能力,反过来能促进核心企业扩大生产,整条产业链才能稳定、畅通,实现协同复工复产。”

“此外,一些贸易类企业货物大量积压,现金流紧张。而仓单融资等方式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利用库存取得贷款,缓解流动性压力。”普洛斯金融总裁窦彦红说。

——金融科技赋能,让资金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供应链金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鉴别上下游企业交易的真实性,保证贷款资金安全。

“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供应链金融能更精准地识别企业真实金融需求,智能监控金融风险。” 窦彦红说,例如大数据技术能迅速准确地识别企业的经营风险,物联网技术能实现货物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实时监控。通过科技赋能,金融机构能在严防金融风险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融资服务。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提升了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蚂蚁金服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依托区块链技术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双链通”。通过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等方式,让区块链上企业的应收凭证、订单数据和交易状态等信息更加公开、透明。风险控制能力提升了,金融机构能以更优惠利率对企业放贷。

——“一对多”变“一对一”,核心企业获得贷款,缩短付款账期。

疫情防控中,一些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更为迫切。对此,供应链金融也进行了创新。在监管部门引导下,银行改变原来对“链”上企业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单户放贷的方式,直接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发放贷款,并跟进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复产需求,推动核心企业缩短账期,及时支付款项,缓解上下游企业资金压力。

“由‘一对多’变‘一对一’,银行省却了以往对上下游企业分别进行风险评估的时间,放贷效率更高。此外,核心企业往往就是银行的授信客户,能更快获得利率更低的贷款,有利于其及时向上下游企业付款。”曾刚说,通过这种“大河有水小河满”的方式,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上下游企业应收账款能更快回笼,有利于复工复产“加速跑”。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地区、部门协同,找准创新和风控的平衡点

专家认为,要更好发展供应链金融,既需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也需银行、核心企业等各方更积极参与,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创新与合作。

首先,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增强担保能力,为供应链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董希淼认为,应进一步完善供应链融资业务考核激励机制,对供应链融资业务在信贷规模、经济资本考核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支持银行对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相关授信予以差别化安排。

“应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等对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担保能力、畅通银担合作、健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更加有效分散风险。”曾刚说,此外,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加大对交易信息造假等行为惩罚力度,切实增强银行采用应收账款融资等方式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意愿和力度。

其次,适度简化业务流程,加强地区、部门协同,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服务。

近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要求,进一步优化供应链融资业务办理流程。在核心企业承担付款责任或提供担保、回购、差额补足等增信措施前提下,上下游企业办理供应链融资业务时,银行可适度简化客户评级准入等流程,纳入核心企业统一授信管理,使用核心企业授信额度。

“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往往跨地区分布,应进一步强化各地、各部门协同合作,积极建立完善供应链金融异地服务协调机制,推进跨地区跨银行协作,更好帮助企业享受到供应链金融发展带来的‘利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最后,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监控,增加供应链交易信息验证渠道,切实提高风控水平。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说,银行应明确核心企业准入标准,认真审核核心企业融资需求和贷款用途,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有效监督,确保精准投放。此外,要加强押品管理,有效控制存货质押融资风险,并通过专户管理、协议扣款或受托支付等手段监控应收账款回笼。

曾刚说,银行应积极研发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并加强与工商、税务、水电、通信等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力度,以更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及信用状况,增加供应链交易信息验证渠道。

业内人士认为,核心企业在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加强内部管理,严防有关人员提供虚假交易信息。银行也要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技术手段更好掌握核心企业风险变化以及监测上下游企业风险。(记者屈信明 欧阳洁)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