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房产 >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

2020-05-18 15:18:3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长12%……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M2、本外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等大幅增长受到各方关注。央行有关方面于14日表示,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精准的金融服务,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显著

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4月末,M2同比增长11.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增速上升较快,货币派生能力较强,货币乘数处于6.72的高水平;M1平稳增长5.5%,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6个百分点;4月末超储率为1.9%,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5.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本外币贷款余额167.7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07亿美元,同比多增413亿美元。

前4个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9.34万亿元,同比多增2.77万亿元。住户和非金融企业新增存款8.7万亿元,占新增各项存款的93.2%。存款主要流向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有关负责人分析,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减少,另一方面国家加大民生支持力度,居民名义收入保持正增长;企业获得了较多信贷资金支持,有效对冲了收入下降,并为后续企业运营储备了资金;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合计增加256亿元,同比少增1.56万亿元,体现了财政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十分显著。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精准的金融服务。

为复工复产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14日,央行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分析》中再一次提到,下一阶段将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其中“略高”的表述是央行首次提出,以往的表述都是“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或“相适应”。

曾刚分析,适度的“略高”体现了当前货币政策基调的变化,逆周期调节力度将继续强化,通过推高金融数据为经济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维稳经济增长。“金融环境的相对宽松为复工复产创造了更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也带动了利率的下行,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曾刚认为,未来短期内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更加积极地应对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国内复工复产推进,海外疫情扩散,目前央行货币政策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应对海外风险传导,并将实体增长和就业稳定放到更高位置。未来央行的重点在于实体信贷,与银行负债端更直接相关的货币市场将相机跟随调整。

宏观杠杆率显著回升是短暂的

2017年以来,中国宏观杠杆率总体保持稳定,2018年实现净下降,2019年仅上升约5.7个百分点,增幅远低于2008至2016年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的水平,初步实现稳杠杆目标。央行调查统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影响,中国宏观杠杆率有显著的上升。

曾刚认为,一季度宏观杠杆率的回升是逆周期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的体现。“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融资规模的上升和一季度中国经济的下行造成了宏观杠杆率的阶段性上涨,这是短暂的,也是必然的。”曾刚表示,宏观杠杆率的短暂上行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没有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复工复产就很难开展,后续也很难继续应对疫情的冲击。“不必过度关注宏观杠杆率的上升,一方面这是政策使然,一方面也是客观特殊情况下必然的结果。”曾刚说。

央行调查统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逆周期政策的制定应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统筹考虑,把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同时,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在这个过程中,当前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这主要是为了有效推进复工复产,这实际上为未来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

央行称,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孔德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