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差异化养老金类产品 亟待操作指引出台

2016-07-13 12:33:3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植 实习记者 何晶晶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陈植 实习记者 何晶晶 上海报道

随着个税改革的持续推进,养老体系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账户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不仅保险公司正积极研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抢占市场先机,基金公司也不甘落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公募基金公司正在研发基于个人养老账户的税收优惠型养老金类基金产品(下称“养老金类基金产品”)。

“这类产品在缴费期不能随意赎回,能沉淀大量长期投资资金,推动基金公司扩大资产管理规模的同时,开发更多基于长期投资策略的理财产品。”一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养老金业务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尤其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相比美国共同基金遭遇大额赎回,养老金类基金产品赎回比例不到10%。正是这笔长线资金的存在,令美国金融市场不至于失血过多,美国基金公司因而抓住机会抄底股市迅速收复失地。

但国内养老金类基金产品的创设之路,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天弘基金养老金业务总监朱海扬坦言,这类产品的最大操作难点,就是税收优惠如何落地。

在美国,养老金类基金产品之所以能在养老金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于其税收优惠机制激励民众投资这类产品,比如美国法律规定50岁以下民众投资这类产品的税收优惠上限为5500美元/年,50岁以上调高至6500美元/年。相比而言,国内目前还未建立起相应税收优惠制度。

“有专家向财政部建议,不妨先将养老金类基金产品的税收优惠上限设定为1000元/年,不过这项建议还需相关部门批复。”上述国内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养老金业务负责人直言,除了税收优惠落地有待解决,这类产品还存在投资范围偏窄等操作难题。

“目前,国内养老金类基金产品主要投资方向仍是二级市场股票与公募基金产品;在美国,基于养老金投资理财的生命周期基金不但能通过海外投资分散风险,还能参与各类金融衍生品投资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上述养老金业务负责人表示,国内养老金类基金产品想要获得美国同类产品的投资待遇,可能需要一行三会建立联席会议,协调拓宽其投资范围。

差异化养老金类产品

朱海扬直言,国内基金公司之所以积极布局养老金类基金产品业务,主要原因是基金产品的高收益特性,与养老金投资收益相当契合。

在美国,养老金增值有个“10:30:60法则”,即在一定的条件下,美国人领取的100美元退休金里,个人缴费仅占10%,剩余30%与60%的资金,来自退休前、后的投资收益。根据美国这一法则,有基金公司针对中国的市场情况初步进行测算:一个中国投资者从25岁开始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每月缴纳工资的8%投入养老金类基金产品,假设年化平均收益率为6%,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直至80岁,那么在他100元的退休金里,仅有20元是本金,退休前有35元的增值,退休后有45元的增值。

“如果平均年化投资收益超过6%,那么投资增值收益在养老金的占比还会更高。”朱海扬认为。这也是养老金类基金产品的一个优势——不同于保险公司将养老资金进行统一投资管理,基金公司可根据投资者不同的年龄、职业、风险承受能力,设计出不同期限、收益风险比的产品。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通常20岁与40岁人群的风险承受能力与养老金投资需求有着很大不同,但现有企业年金、部分商业养老保险都将几类人群的养老资金进行统一的资产配置与投资管理,这未必能充分满足他们差异化的投资理财需要。

“这也是美国生命周期基金能够在美国养老金投资领域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坦言,美国养老金投资领域最初由保险类产品主导,但在实际操作环节,不少保险公司基于养老资金安全性的考量,对这类产品的投资策略偏向保守谨慎,导致其收益率未必能满足部分投资者的养老收益需求。因此,基金类产品逐渐兴起,养老金类基金产品在美国养老金投资市场占比接近36%。

“目前,我们已经研发出几款针对养老金长期投资的策略模型。”上述基金公司人士透露,他们的模型设计为在投资者40岁前,将大部分养老金投向股票、公募基金等权益类资产;在投资者40岁后,将半数以上资产投向固定收益类产品。

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养老金长期投资模型应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在退休前的财富积累期,机构需要对养老金开展多元化权益类投资,争取获得最高收益;二是在退休后的养老金领取期,机构需综合权衡养老金领取与稳健投资的需求。

亟待操作指引出台

在朱海扬看来,只有相应税收优惠政策落地,首款养老金类基金产品才有机会面世。

“在税收优惠措施落地前,基金公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进一步指出,比如养老金类基金产品本质上是一款FOF产品,相应的基金运作规则需相关部门出台操作指引。

所幸的是,近期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征求意见稿)》。在不少基金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给养老金类基金产品的操作提供了相应政策指引。

但这一政策能否解决养老金类基金产品投资范围拓宽的问题,仍是未知数。不同于股票、固定收益类等明确投资方向的基金产品,养老金类基金产品最大的特点是,投资期限跨度数十年,可能需经历好几个经济周期,这意味着相关基金产品必须拥有更宽泛的投资范围,在经济增速放缓或金融市场动荡期间,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

朱海扬认为,美国生命周期基金之所以发展迅速,原因之一在于其投资范围广泛,除了能投资股票和共同基金,还能参与海外投资、PE、外汇、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

“这或许需要一行三会成立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确保养老金类基金产品能像社保基金一样,拥有更大的投资范畴,甚至参与基建项目与海外投资。”上述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他还认为,目前基金公司内部还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正确计算养老金类基金产品的估值——由于养老金类基金产品投资期限较长,很多金融产品可能会选择持有到期,若按市场公允价值对这部分投资组合进行估值,一旦投资者中途赎回份额,其利益就会受损。

为此,有专家建议养老金类基金产品应对这类持有到期的投资组合,采取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但这还需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认可。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