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券商布局基金托管业务 私募及公募权益是重点

2016-09-19 11:28:59 来源:证券时报网

随着公募基金公司和公募产品数量、规模不断增长,基金托管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传统的银行之外,券商成为布局基金托管业务的主力军。目前42家具备基金托管资格的机构中,券商占据13席。

由于起步晚、营销难,券商尚难以撼动银行在基金托管业务上独大的局面,而主要发力私募业务、公募权益类产品等增量市场,以更优的销量、费率来拓展市场。

券商布局基金托管业务

随着基金公司和产品数量的扩容、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基金托管费用也水涨船高。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支付给托管机构的托管费为52.81亿元,创历史新高。而2015年,36家托管银行、券商的托管费收入为52.47亿元,同比大增70.52%。若对比2011年上半年25.21亿元的托管费,托管机构五年内收入累计增长104.43%。

当前银行依旧是基金托管的主力。2013年12月海通证券成为首家拿到基金托管资格的券商,比最早拿到资格的工商银行晚了15年。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两年券商已成为布局基金托管业务的主力。

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托管人名录显示,截至7月底,基金托管人为42家。在2014年、2015年新增的20家机构中,11家为券商,7家为银行。目前获得了基金托管人资格的券商包括海通、国信、招商、银河、中信等13家。

北京一位大型券商财富管理部门副总告诉记者,该公司于去年底获得了基金托管资格,今年成立了财富管理部,将基金托管纳入业务范畴。“今年基金托管是试点也是主推业务之一,我们将基金托管纳入考核指标,第一年目标是做到100万元规模。我们很看好这块市场,新基金不断成立,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也在增长,基金托管业务的性价比也很高,有望成为券商新的业务增长点。”

银行独大格局难改

基金托管业务目前仍是银行独大的格局。

基金2016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基金托管规模和费用上遥遥领先,两家银行托管基金数量分别为617只、603只,托管基金资产分别为1.72万亿元、1.62万亿元。

天量的托管规模也为两大行带来了丰硕的收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上半年分别以12.44亿元、12.23亿元基金托管费位列前两名。这两大行已将接近全市场近半数托管费收入囊中。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以5.96亿元、4.48亿元、4.08亿元、3.51亿元托管费收入分列第三至第六名。

与银行的托管规模的“航空母舰”相比,券商在基金托管业务上的体量只算“小舢板”。

半年报数据显示,9家已经开展基金托管业务的券商托管费用合计仅为3981.54万元,相当于华夏银行一家的基金托管费用。托管基金数量居前的招商证券、广发证券、银河证券,托管基金数量也仅为15只、15只、11只,其他证券公司托管基金数量均为个位数。招商证券托管资产为180.71亿元,托管费合计为1224.63万元,位列券商托管首位,却连五大行的零头都不到。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公司机构部副总透露,该公司的一只打新基金为券商托管,券商托管的优势在于有很多短期的权益类投资者,对投资业绩,尤其是对亏损的容忍度较高。然而,券商客户的基金持有周期很短,一般两三个月就换手一遍,销售上也没有银行冲量的优势。

“当时发行的打新基金与券商客户比较匹配,他们多是偏短线交易,抗风险能力较强,但基金规模不稳定。而银行拥有相对偏固收类的稳健投资者,持有基金的周期较长,规模变动小,这对基金投资管理更为健康。”该副总称。

重点布局私募及公募权益类产品

多家券商人士称,券商的专业优势在于匹配风险偏好较高的客户,托管清算效率和费率更有优势,公募的权益类产品和私募非标业务则是业务布局的重点。

北京上述大型券商财富管理部门副总认为,券商托管的优势有三:一是券商在基金销售上匹配的是风险偏好较高的客户,适合公募的权益类基金;二是托管产品还不多,因此托管服务质量、效率会更高;三是有较大的议价空间。

该负责人还表示,券商参与基金托管业务的客户主要是私募基金和新成立的公募基金,实行与银行差异化的策略,主要布局增量市场。随着私募基金的爆发式发展,市场上涌现了很多非标类型的基金,券商布局的很多业务不像二级市场那样清算简单、资产明晰,做的多是银行不愿意做的业务。

“券商做基金托管业务,一是可以为一级市场的资产进行估值,二是为私募提供包含基金托管在内的多元化服务。在操作上,不仅要做账户分割、清算,还要提供投研支持、定制系统,以风险来匹配客户等。”该副总称。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