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存量养老概念基金面临三条出路

2017-05-25 11:26:23 来源:证券时报

随着《养老型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下称《指引》)初稿征求意见,存量养老概念基金的转型也成为行业关心的问题。

多位公募人士告诉记者,在具体实践中,主要有改名、转型或成立新基金等方式应对新规要求。

三道“门槛”

根据《指引》,对于存量基金产品,符合新规要求的,均可履行相应程序变更为“养老型基金”;对于目前基金名称中包含“养老”字样的公募基金,如果其投资运作、风险控制等方面不符合《指引》要求,则在《指引》发布后,基金管理人应当履行程序修改基金名称。

据记者初步统计,目前共有19只养老概念的公募基金,分属16家基金公司。若排除养老相关产业或主题投资基金,专门针对客户“养老”概念的基金共有12只,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合计管理规模为126亿元。

对于养老型基金的运作管理,《指引》明确了三道“门槛”:一是采用普通基金形式运作的养老型基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0%;二是基金管理人近3年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扣除货币市场基金)不低于300亿元,最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养老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应当具备5年以上担任基金经理的经验,历史业绩良好,最近3年无违规记录。

三条出路

在《指引》发布后,带“养老”字样基金的出路就成了业内关心的问题。

据记者初步统计,在上述12只“养老”概念基金中,仅有4家公募的5只基金达到“门槛”。不过,无论是否符合《指引》要求,存量“养老”概念基金都要面对转型的问题。

北京一位基金研究人士认为,这些基金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本来就符合《指引》三条要求的,可以通过变更注册程序改为“养老型基金”,对产品的投资运作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二是基金管理人规模未达到要求的,就要修改基金名称,去掉“养老”字样;三是基金管理人规模达到要求,但相关基金在产品投资运作、基金经理任职年限等方面不符合要求的,既可以修改基金合同或更换基金经理以符合《指引》要求,也可以修改基金名称变更为普通基金,而另设立养老型基金来布局这一市场。

该人士称,实际上,针对存量产品进行修改和审批,与新发一只养老型基金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估计新规实施后,存量产品大多会通过简单的改名程序,而不会修改合同去符合新规要求,后者还是太麻烦了。”

北京某中型公募产品经理表示,转型或改名,需要多方面的考虑:首先,要考虑原产品的基金经理愿不愿管养老基金;其次,原产品的机构客户较多的话,机构客户对产品收益都有预期的,还要和客户沟通他们接不接受产品转型;第三,新设计产品和老产品转型从时间上来说差不多,从公司角度而言,如果是大公司,选择转型会快一些,但中型公司可能会选择新设产品。

北京另一家中型公募的市场部人士则表示,他所在的公司尚不具备养老型基金管理资格,所以,旗下的“养老”概念公募产品无法继续运作,只能通过更改基金名称来处理。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