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两户基”频频出现 委外定制基金迎来大发展

2018-03-26 14:36:25 来源: 国际金融报

近期,定开发起式债基发行火热,在新生效的17份基金合同中,新成立了7只定开发起式债基。《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3月22日发行的泰达宏利金利债券有效认购户数为两户,募集规模为10.1亿元,疑似是委外机构定制产品。

临近一季度末,随着货币基金冲规模遭遇严监管,一些急于扩充规模的基金公司开始寻找新的替代方法,比如借助委外定制基金挑大梁助力规模“冲量”。

“两户基”频频出现

随着货基冲规模遭严管,纯债基也渐渐受到机构资金配置的青睐。东方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3月份以来共有23只定开债券型发起式基金合同生效,记者整理发现,其中共有19只债基有效认购户数仅为2户,占3月新发行同类债基近82.6%。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债市低迷,多数债基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今年以来,债市从底部反弹,债基业绩表现较好,基金公司发行债基的热情比较高。

南方基金就曾在一天内连发两只机构定制基金。3月10日,南方基金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宣布南方乾利、南方浙利成立。公告显示,这2只基金均为机构定制基金,发行两天便提前结束募集,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均为2户,发行规模分别为35.1亿元和19.1亿元。

数据显示,委外定制发起式基金规模都不小,上述19只新发行的委外定制债基合计首募规模为419.5亿元,其中有1只规模超80亿元,2只规模超40亿元,这3只债基脱颖而出,占据规模榜前三。此外,还有3只已转型为定开债券型发起式的基金合同生效。

近期,委外定制债基似乎成了货基之后公募冲规模的新“装备”,引发市场关注。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募市场很大程度上还是延续比拼业绩和规模的趋势。货基冲规模受限,而委外定制基金就是一种突破方式,同时在定制基金产品多样化、并逐渐迎合监管合规性的背景下,比较有利于冲刺规模。除此以外,新一年的布局和大量的投资需求,恰恰满足了定制基金的发行需求。

或有更多产品转型

去年3月以来,委外定制基金监管“严”字当头,根据“3·17新规”的要求,新设基金拟允许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者超过50%的,应当封闭运作或定期开放运作(定期开放周期不得低于3个月),并采取发起式基金形式,而且此类产品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份以来有2只基金已经转型为定开债券型发起式基金,分别是广发鑫惠纯债定开、融通通裕定开债(均为更名后名称)。以上基金均在合同中披露:“本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或者构成一致行动人的多个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可达到或者超过50%,本基金不向个人投资者销售。”以上2只基金比较符合新规关于单一机构持有份额超50%的要求,去年二季度机构持有比例分别为100%、99.98%。

另外,还有一批定开债券型发起式基金已通过受理,记者查阅证监会公布的2018基金募集申请表发现,截至3月9日,今年已有5只基金申请受理变更为定开债券型发起式基金。目前正在发行的100只公募基金中,定开债券型发起式基金有7只(份额合并计算)。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些产品的获批和新产品的发行,单一机构持有占比超50%的委外机构定制基金将会不断出现。

郭施亮认为,委外定制基金的兴起,从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之前的资产荒环境。但委外基金大举崛起的同时,往往会存在不少潜在风险问题,比如信披漏洞、产品规范性问题以及机构投资者占比过重可能引发巨额赎回风险等。

事实上,在“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的大背景下,民间资金多需要寻求更有效的资产保值渠道。而对于委外定制基金而言,一方面可以满足投资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能拓宽投资者增值渠道,提升潜在投资回报预期,抵御资产被动缩水的压力。但委外定制基金的认购户数少,且单一机构投资者持股过重现象,仍需警惕。公募基金未来更需要比拼服务质量,而不是依靠定制基金的优势比拼规模。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