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一季度暴增9400亿 百亿级私募达210家

2018-04-19 11:01:5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1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最新的私募基金备案登记月报。数据显示,3月份私募规模微涨300亿元,达到12.04万亿元,由此一季度私募规模共增长94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在此之前,私募总规模在2017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由2016年底的7.89万亿增长至2017年底的11.1万亿,实现了疯狂四连跳。从今年的规模变化情况来看,在私募备案的严监管环境下,私募管理规模仍然保持了较明显的增长趋势。

在私募管理总规模疯长之际,百亿规模级别的私募数量也有所增长,但整体占比却仍不到1%,足见从私募江湖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大型私募之艰巨。

破12万亿大关

今年以来,私募规模依旧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

2018年1至3月末,私募管理规模分别为11.76万亿、12.01万亿和12.04万亿,三个月总共增长了9400亿,较2017年末的11.1万亿增长了8.47%。

截至3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管理人为23400家,较上月增长303家,涨幅1.31%;已备案私募基金71040 只,较上月增长238只,涨幅0.34%。同时,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4.26万人,较上月增加531人。

从不同类型私募基金的数量来看,股权类私募始终占据多数,占比近6成。协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已登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724家,较上月增加85家,占比37.28%;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3905家,较上月增加223家,占比59.42%;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771家,较上月减少5家,占比3.29%。

管理规模方面,截至3月底,已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35419只,基金规模为2.58万亿元,较上月减少175.79亿元,减少0.68%。这很大原因在于A股市场近期受到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出现了较大程度调整,导致证券私募基金规模出现缩水。

相比之下,在股权投资市场活跃之下,股权类私募规模继续保持了增长。截至3月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3947只,基金规模6.68万亿元,较上月增加658.76亿元,增长1.00%;创业投资基金4982只,基金规模0.67万亿元,较上月增加57.10亿元,增长0.87%。合计来看,私募股权、创投类私募的管理规模占比为61.05%,也在六成左右。

此外,截至3月底,其他私募投资基金已备案基金为6692只,管理基金规模为2.11万亿元, 较上月减少273.81亿元,减少1.28%。

从私募基金的地域分布来看,截至3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从注册地分布来看,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除宁波)、广东(除深圳),总计占比达72.15%,略低于2月份的72.20%。前五大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集中度呈逐月下降趋势。

其中,北上深继续领跑全国。上海登记的管理人数量、备案基金数量都是最多的,管理人有4689家,基金数量达到20254只;而北京的管理基金规模最大,达到27684亿元。

 

百亿规模私募不到1%

私募江湖不断扩张之际,百亿规模私募基金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规模的共20122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5.98亿元。

其中,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上的大型私募机构仍然为210家,较上月没有变化;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256家;规模在20亿-50亿元的647家;规模在10亿-20亿元的794家;规模在5亿-10亿元的1048家;规模在1亿-5亿元的4125家;规模在0.5亿-1亿元的2203家。

与2017年末相比,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上的大型私募机构数量增加了23家;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私募数量增加了18家;规模在20亿-50亿的私募数量增加了48家。合计来看,今年一季度规模在20亿以上的机构数量较去年末一共增加了89家。

不过,从行业占比来看,规模在50亿以上的大中型私募却仍然占据极少数。其中,规模在100亿以上的大型私募在所有已登记私募中占比仅为0.9%,不到1%的水平;同样,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私募的占比为1.1%,两者加起来仅占2%。

4月18日,一位从业数年的机构人士向记者指出,大中型私募机构占比的极端化是私募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趋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有所延续,且有可能进一步强化。

上述人士表示,以证券类私募来看,资金流向有业绩支撑的大公司的趋势非常明显,最近兴起的明星私募FOF模式,就是由此而来。大的私募机构由于已经积累了品牌效应,在不能公开宣传的市场下更能吸引投资人的注意。此外,目前证券类市场的大型私募机构,背后往往都有一些本身极具号召力的人物,比如一些前公募大佬设立的私募,这种有特殊背景的私募机构必然也更容易壮大。

一家近期计划发行新产品的小型私募机构向记者坦承了在募资方面面临的压力。该私募机构副总经理向记者表示,原计划在本月发行一只新的私募产品,但近期市场的震荡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造成了较大影响,积极性较低,公司募资较困难。

备案监管升级

私募疾行之际,行业监管也不断升级,尤其在私募备案方面要求不断提升。

就在近期,中基协对自然人股东如何证明出资能力的问题进行了答复。中基协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出资能力证明需要证明的是认缴金额;二是对于未实缴部分需要说明股东目前的变现能力;三是公司出具的工资证明已经不可以充分证明出资能力,工资部分需要上传银行的工资流水;四是投资收益要有对账单及投资时签订的凭证,计算方式为目前资产-成本=投资收益;五是房产可以作为出资证明。

这意味着,私募在登记备案时不仅要求出资者具备经济实力,还要有证据证明实力的合法来源,这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出资证明规定。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围绕私募基金备案的监管要求就不断提升,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监管尺度也越来越紧。例如针对围绕对私募基金服务的中介机构、针对核心团队人员、针对合规人员等多个方面,监管提出的要求都不断加严。

前述机构人士表示,目前备案私募有两万多家,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针对私募备案提高准入门槛是必然的,有助于私募行业减少乱象,回归投资本源。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