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信披监管步入强执期 多明星机构“中枪”

2018-10-09 14:03:0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像一些地方产业基金本身是不需要登记备案来背书的,同时能和基金LP(有限合伙人)有较好的沟通,所以对信披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上述私募机构负责人认为,“不少私募对信披要求的态度也是能拖一天是一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获悉,日前中基协已下发通知来强化对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自律管理工作,即对未按要求定期信披达到一定次数的私募机构,采取异常公示、暂停产品备案申请等监管措施。

10月8日,多位私募机构人士表示,上述要求进一步拉高了私募机构的运营成本,而进一步促进私募行业外包服务的壮大,与此同时,更多中小私募生存难度也将提升。

一位接近中基协人士指出,监管层从系统、制度层面已对上述监管政策的出台留足准备。

亦有分析人士表达担忧认为,登记备案体系的信披监管强化后,不排除会有部分私募机构逃避监管,进而导致“仅登记、不备案”等乱象进一步增多的可能。

多明星机构“中枪”

对于未能及时满足信披要求的私募机构而言,往后的日子可能不好过了。

中基协日前下发《关于加强私募基金信息披露自律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从通知发布之日起,私募机构未按期在信披备份系统备份所管基金各期报告次数超过两次的,将被列入异常机构名单,而即便完成整改也至少需要6个月才能恢复常规公示。

该要求的发出,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备份系统的上线。而此前因信披问题被列入异常机构的最主要原因是私募机构未提交上一年度的财务报告。

前述接近中基协人士认为,监管层此举视为强化私募基金线上化监管的严肃性。

“虽然行业有了信披系统后,不少私募机构就当没看见,有的拖延不报,有的甚至干脆就不在上面更新信息。”上述接近中基协人士称。“这个要求,其实是在推动私募机构养成依规信披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通知已经给不少私募机构带来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检索私募信息公示发现,多家知名私募管理人均因“未按要求进行产品更新或重大事项更新累计2次及以上”而被列入异常机构。

例如方正集团旗下的北京北大医疗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就因“未按要求进行产品更新或重大事项更新累计2次及以上”和“未按要求按时提交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登榜异常机构。

部分私募机构积累了较多的“未披露”数量。例如业内知名创投机构达晨创投旗下的深圳市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达晨财智)因上述原因被列入异常机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达晨财智旗下管理私募产品达23只,但年报、半年报未披露次数分别合计分别高达36条和16条。

亦有不少金融机构、地方国资、央企旗下私募机构在新规后纷纷中枪。

例如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的2条应披露年报中,有1条未披露;而中广核旗下的中广核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开金融旗下的国开投资发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也因上述异常原因赫然在列。

陕西国资旗下某私募机构负责人认为,一些私募产品成立前已有资金到位,因此管理人对信披义务并不重视。

“不过通知下发后,这些机构应该都要准备整改并按规定备份信披了。”该负责人同时指出,“列入异常机构其实没什么,不受理新产品发行才是致命的。”

行业分化或将加剧

“监管层和协会并没有对私募行业提出过财务指标、管理规模、业绩等方面的审核要求,相反是采取市场化的登记备案制度,这种机制下对信息披露监管则显得尤为重要。”上述接近中基协人士表示。

而在这一政策执行后,更多中小私募机构无疑面临着运营成本的提高。

“中小私募机构管理费本身就有限,信息披露无疑加大了运营成本。”北京一家中小型股权类私募机构负责人指出,“信披的细化和及时本身也会产生更多新问题。”

该负责人认为,产品信披工作未来可能更多由外包机构所承担。

“无论是场内还是场外,私募更重要的是投资,事务性工作更大程度上会有外包市场来解决,为了这类事务专门雇人成本太高了。”该负责人坦言,“这也会给一些私募外包服务机构带来市场机会。”

同时,上述新措施还有可能加剧私募行业的持续分化。

此外亦有分析人士对信披监管强化后部分管理人出现“只登记、不备案”现象的可能性表达了担忧。

“之前一些带有集资性质的私募,很多是依靠协会的登记来增强自身的信用背书,但发行产品时却不进行备案,或者合规的发了1-2只产品后,剩余的十多只产品都不备案,以逃避信披监管。”前述陕西国资旗下私募负责人表示,“目前对信披监管的从严整顿后,不排除这种现象会增多的可能性。”本报记者 李维 北京报道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