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年内新发规模迈千亿大关 “头部”效应明显

2019-09-25 09:31:0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期ETF发行规模的爆发背后,一项不可忽略的助推因素是上市公司股东股份换购。

基金发行市场捷报不断传来。

9月23日,平安粤港澳大湾区ETF宣告成立,发行份额达60.1亿份。这是公募市场上首只粤港澳大湾区主题ETF。

此前,博时、嘉实、广发、富国旗下的4只央企创新驱动ETF于9月20日同步成立,合计发行份额高达406.87亿份,引发热议。

在上证综指在3000点上下徘徊不前之际,ETF发行市场却演绎出一番别样热闹的景象。据Wind数据统计,9月以来截至23日,共有12只ETF基金成立(包含两只ETF联接基金),合计发行规模达530.96亿元,占9月公募行业新发基金总规模的39.46%,逼近四成。

ETF新发基金规模的爆发,或仅仅只是开始。虽然目前华夏和南方两大头部公司占据了ETF市场的极大份额,对后来者构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但ETF江湖的火热,对于不少基金公司而言仍然充满了吸引力。

不过,在ETF发行火热的另一面,诺安中证500ETF清盘的发生,也昭示了基金公司开拓ETF市场这一“烧钱”的举动,面临的现实挑战。

新发ETF超千亿

9月530.96亿的ETF新发规模,一举使得年内新成立ETF的发行总规模超过了一千亿元大关,达到1093.63亿元。

其中,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发行规模达167.35亿元,嘉实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发行规模为132.5亿元,成为两只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基金。从年内所有新成立基金的发行规模排名来看,这两只基金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仅次于民生加银中债1-3年农发债之后。

此外,广发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发行规模为86.76亿,位列年内所有新成立基金发行规模榜单的第11位。平安粤港澳大湾区ETF发行规模为60.1亿、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发行规模达41.53亿、富国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发行规模为20.26亿。

在ETF基金发行火热的助力之下,9月基金市场新发规模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据Wind数据统计,9月公募全行业新成立基金的总份额达1345.44亿份,超越今年3月的1203.76亿份,成为今年以来发行规模最高的月份。不仅如此,这也是自2016年11月之后,单月新成立基金规模最高的月份。

“近期ETF发行规模的爆发背后,一项不可忽略的助推因素是上市公司股东股份换购”,9月24日,华南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向记者指出,“今年以来这一现象非常明显,部分市场人士担心上市公司股东过度利用换购ETF的方式来进行变相减持,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ETF本身有发展壮大的动力,因为市场的需求是存在的,ETF市场并不是仅仅依赖上市公司大股东换购才增长起来的。”

从9月20日成立的4只央企创新驱动ETF来看,背后确实存在上市公司股东换购的情况。

据中国建筑(601668,股吧)(601668.SH)9月19日晚间公告,大家人寿于9月18日通过ETF换购方式转换了中国建筑10.38亿股,其中约4.15亿股换购成了博时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3.11亿股换购成了嘉实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3.11亿股换购了广发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基金份额。按5.81元/股的价格计算,大家人寿此番为3只央企创新驱动ETF的募集贡献了60.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人寿还在9月19日将持有的1.96亿股万科A股股份换购成了平安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ETF的基金份额。若按万科A(000002.SZ)当日收盘价测算,对应换购金额约为52.39亿元。

在业内看来,上市公司股东股份换购ETF是双赢的做法。对上市公司股东而言,这样可以风险分散且变现灵活,通过换购ETF减持相比直接减持对二级市场冲击较小;对基金公司而言,这则是扩大产品规模的“捷径”。

不过,值得注意的风险因素在于,当ETF出现股份超比例换购时,基金经理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将基金持仓恢复到指数正常构成成分,这需要考验其择时调仓能力。

公募顺风疾行

无论是新发ETF的规模爆发,还是存量ETF持续营销带来的规模增长,ETF市场整体的壮大速度,令众多原本在该领域布局较少的基金公司跃跃欲试。

华南一家小型公募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内部对于要不要开展ETF业务非常纠结,因为做ETF业务成本非常高,前期就是纯烧钱。无论是系统的搭建、团队的构建、还是ETF上市后的做市费用等,都需要大笔的投入,公司内部也很担心投入了没有效果。所以我们暂时还是决定先做大一般的指数产品,之后再考虑要不要做ETF。”

而另一家中小型公募则在经历了多番内部讨论之后,最终决定开拓ETF业务。该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也非常清楚这块需要投入成本之大,但在反复纠结之后,还是决定要搞ETF。”

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在是否开拓ETF业务上或许还存在着纠结。但对于规模排名的头部公募而言,无论目前在ETF市场的占有率有多落后,ETF都是必争之地,只能“顺势而为”。

一家总规模排名靠前的大型基金公司内部高管向记者表示,“目前华夏、南方等在ETF市场上优势已经非常突出,但我们并不认为ETF市场就没有机会了。整个ETF市场还在快速成长的阶段,虽然目前我们有所落后,但我们已经开始了加速布局的过程,对于未来在ETF业务领域的扩张还是有信心的。”

不过,相对落后者的追赶压力确实存在。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末,ETF规模最大的前十家公司,占据了ETF市场总规模的86.6%,其中仅华夏ETF规模的市占率就高达23.3%。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几只大规模ETF宣告成立之际,上交所官网于9月23日晚间披露了诺安基金(博客,微博)发布的关于诺安中证500交易性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清算的相关报告。

根据公告,诺安中证500ETF的最后运作日为2019年7月5日,清算期间为自2019年7月8日至2019年7月18日止。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首只被清算的中证500ETF基金。

该基金2014年2月成立时规模达8.79亿元,在2014年底规模即缩水至0.68亿元。虽在2015年牛市期间规模曾恢复至2亿元以上,但自2016年开始规模又不断缩水,最终走向清盘之路。

无疑,在ETF市场不断壮大之际,淘汰也必然会发生。随着ETF种类越来越丰富、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缺乏“人气”的ETF将逐渐沦为边缘产品,面临被洗牌的可能。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