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外资机构争拔头筹 机构都做了哪些努力?

2019-12-18 09:41:5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速,外资私募正积极争取获取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牌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富达、贝莱德、路博迈等多家外资机构都想争取拔得头筹。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2020年相关部门正式取消公募基金外资股比限制后,路博迈有望在明年1月递交公募基金资质申请材料。

外资机构为此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现有的私募基金产品内部风控、合规、信用分析、业务流程按照公募标准进行,投资管理团队也要拥有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等。

“路博迈正在确定公募基金公司的注册地,选择包括上海浦东新区、静安区、黄浦区。”上述知情人士说。

多位私募业内人士透露,尽管众多全球知名资管机构在中国设立了私募业务,但私募基金产品平均管理规模并不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外资私募备案发行的私募产品累计逾50只,资产管理规模约60亿元人民币,平均1款产品募资规模仅1.2亿元。

“这导致相关私募产品管理费收入与超额利润分红收益难以覆盖他们的在华经营开支。发行公募产品可以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管理费收入双双提升,无疑将助推他们在华业务扭亏为盈。”一位国内大型私募基金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然而,外商私募布局公募基金业务,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在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招兵买马进军权益类投资领域的压力下,本土化公募基金已感受到巨大的竞争压力。外商私募进军公募业务,若交不出靓丽的投资回报,将遭遇同样的经营困局。

一位拟申请公募牌照的外商私募机构驻华代表透露,他们准备将私募产品中业绩出色的投资策略,移植到公募产品上。

“总部更大的期望是,若这些投资策略能在公募产品同样能获得理想的回报,他们就将投资策略再移植到面向境外投资者、专注投资A股与中国债券的资管产品,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加仓人民币资产配置。”上述驻华代表说。

外资机构争拔头筹

为了成功获得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牌照,今年以来外资私募动作频频。

比如,富达任命何慧芬为中国区董事长,全面管理富达国际在中国的市场销售、日常运营、投资等业务,带领富达中国业务从私募基金管理人向公募基金公司转型。

此前,贝莱德邀请华夏基金原总经理汤晓东担任中国区主管。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当前相关部门对外商私募申请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牌照的准入门槛,大致有三点:一是达到4亿元实缴注册资本,二是投资交易系统需完成“本土化”,三是整个管理团队需具备丰富的公募基金运作管理经验。

上述知情人士说,比如很多外商私募在国内的注册资本仅1-2亿元人民币,要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就需要迅速获得总部认可,追加至少2亿元实缴注册资本;与此同时,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投资交易系统“本土化”,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核验收,也需耗费大量人力精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虽然部分外商私募放慢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的步伐,但富达、路博迈、贝莱德等机构胸有成竹。在今年7月相关部门将取消公募基金外资股比限制落地时间提前至2020年后,他们加大了技术与投资团队招募力度。

由于私募基金业务规模与业务收入在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外资机构预计公募基金业务能迅速创造资产管理规模效应。

业绩高低决定布局成败

虽然多家外资私募对率先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志在必得”,但他们的公募业务征途未必会一帆风顺。

“现在新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踏足权益类投资领域,本地公募基金公司已经感受到巨大的竞争压力。若基金产品业绩表现稍有不佳,就可能导致客户资金转投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一位公募基金人士直言,外商机构一旦开展公募基金业务,也会很快感受到竞争压力。

上述外商私募机构驻华代表说,他们现在的应对策略是,将私募基金中业绩出众的投资策略移植到公募产品,还打算招募新的投资分析师对现有投资策略进行优化,包括降低净值波动性与最大回撤值,以及引入新量化投资策略增强阿尔法超额收益回报等。

他们还准备将此前为一些海外大型FOF机构定制的、已取得较高回报的A股量化投资策略“搬到”公募产品,来确保基金业绩能处于较好水平。

“公募基金产品业绩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进军公募业务的成败。”上述驻华代表说,只有产品业绩出众,才能拓宽销售渠道,赢得更多大众投资者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这些业绩较好的投资策略为基础,创设大量面向海外投资者投向A股与中国国债等资产的资管产品。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向记者表示,鉴于标普500与上证综指的相关性处于40%的较低水准,对众多海外投资者而言,配置A股核心资产可以起到分散投资组合风险的作用。尤其在明年美国经济趋于衰退、美股下跌压力骤增的情况下,外资加仓A股的步伐不会减缓。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