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政府为何乐于为企业上“保险”?具可控性的因素非资金链管理莫属

2020-05-18 14:00:1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为了尽快消除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中央政府出台帮扶政策持续加码、力度空前,地方政府积极有为、协同发力,凝神聚力全面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然而,企业的复工复产之路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平坦和顺当,由于各种风险因素交互影响,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产业链连接贯通难度加大,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金融通雪上加霜,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遭遇“复工难复产”“复产难达产”窘境。愈是面临严峻的形势,愈是要把高质量的复工复产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否则,“六稳”“六保”也就无从谈起。正因于此,推动复工复产和稳固复工复产成果成为了当下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

为了牢牢守住来之不易的复工复产成果,地方政府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其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做法就是为企业复工复产上“保险”。该做法的最大特点是,从经济补偿(风险损失)的角度为复工复产企业因疫情复发带来的“风险”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稳固企业复工复产成果,呵护企业安全平稳运行。

宁波市推出全国首个企业复工复产防疫险。该险种主要惠及该市已复工复产的中小微企业,企业投保该险种后(保费2000元,其中政府补贴50%,企业只需1000元),复工复产期间因疫情复发“风险”再度停工停产的,企业可获得每天3500元的定额补偿,补偿额最高累计可达10万元。

继宁波市之后,北京市、黑龙江省、湖南省等先后推出了切合当地实际的“保险”方案,守护企业复工复产成果。北京市《关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提出,对承担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企业因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损失纳入保险保障范围,政府给予50%的保费补贴;黑龙江省《关于推广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综合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大力推行府补贴型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综合保险。“首单”政府保费补贴率高达70%;湖南省《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提出,在重疾险等健康险产品中扩展承保新冠肺炎责任,助推企业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人们不禁要问,面对疫情复发“风险”,地方政府为何不约而同地想起了用“两只手”来共同应对呢?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十分简单。众所周知,新冠疫情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属于非市场风险。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风险”直接由疫情风险引致,通过政府强行采取按下“暂停键”等必要措施,进而产生非市场风险与市场风险连锁联动效应,进一步叠加放大了市场风险。可见,对于诸如疫情复发此类“风险”的管理,单靠“看不见的手”或“看得见的手”单枪匹马是难以奏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唯有联手“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让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别管理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才能从根本上彻底破解此类“风险”管理难题。这也即地方政府在应对疫情复发“风险”面前联手“两只手”的原因之所在。

严格来说,就基于“两只手”的保险机制在复工复产中的作用范围而言,为企业复工复产上“保险”,其实上的是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保险”,而非企业复工复产所有影响因素的万能险。也就是说,“保险”的有效范围仅限于在新冠疫情复发这一极端条件下,通过基于“两只手”的保险机制,为企业提供足额的运行成本补偿金和再复工复产准备金,以确保其资金链条安全牢固,不至于出现断链风险。实际上,虽然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具可控性的因素非资金链管理莫属,而这恰恰正是决定企业复工复产质量和效果的“瓶颈”之所在,这又尤以生存于供应链生态之外的中小微企业为甚。这也即地方政府对“保险”情有独钟,乐于为企业复工复产上“保险”的原因之所在。

事实上,站在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目前基于“两只手”的保险机制,在应对疫情复发“风险”整体效力方面并非尽如人意,如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方式还仅限于单一的保费补贴形式。不可否认,该方式对于调动企业参保的积极性激励有余,而对于市场风险管理机构激励不足。因为这种让市场风险管理机构过多承担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制度安排,对于增加保险市场有效供给是一种负向激励。因此,这就有必要对“两只手”的作用方式和范围作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在“看得见的手”方面,以“大水漫灌”式的提供补贴为主,向以“精准滴灌”式的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主转变。对于后者,风险管理机构按照商业原则对复工复产保险进行市场运作,若出现经营亏损,亏损部分则按约定比例由政府建立的风险补偿资金池弥补;若出现盈利,盈利部分则按约定比例注入资金池周转使用。

在“看不见的手”方面,市场风险管理机构应适度拓展企业复工复产“保险”范围,适时将劳动用工保险、履约保证保险、疫情服务保险等“适销对路”产品收入囊中,以最大程度满足复工复产风险管理需要。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