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投资总被坑?这五个观念误区一定要弄清楚

2016-12-23 11:48:45 来源:融360

三、结果偏误

案例1:人工智能领域有个很有趣的段子,让猴子在一个键盘上敲字目,虽然每个猴子都敲得很随机,但只要有足够多的猴子,并且有足够长的时间,一定有一只猴子能敲出《莎士比亚全集》。我们称这只猴子为“莎士比亚猴”,它的智商应该和莎士比亚一样,毕竟它也敲出这么多伟大的著作,不是吗?

这是典型的结果导向所产生的谬误!

每个结果都是有合理的原因的吗?好的结果一定意味着当时的决策英明吗?其实是不一定的。我们常常羡慕旁人的成功,但很少去仔细思考成功背后哪些因素是必然的,哪些因素是偶然的。只有那些必然的因素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偶然的因素大多是环境和时代造就的。

中国古语“失败是成功之母”误导了不少人。成功的经验更有参考价值,失败只能磨练你对抗挫折的能力。

四、沉没成本

案例1:A买了X公司的股票,结果X公司出现了经营问题,股票跌了,A很着急,但是已经投了不少钱在里面,退出来得割不少的肉。所以干脆再补仓,降低一些平均成本,期待有个反弹,自己能回本。

案例2:B在Y公司工作了很多年,虽然没有升职加薪,但工作上也轻车熟路了。B一直觉得自己的能力在Y公司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想尝试新的机会。但一方面担心自己年纪不小学不了新东西,另一方面觉得已经在Y公司待了很久,也算有些积累,不想放弃。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跑了很远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活动开始没一会儿就发现其实和自己的预期不一样,想走,但又觉得“路上都花了那么多时间,还是待下去吧,也许后面会有趣呢?”。然后,大部分时候,这事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在令人不安事实面前,人总是喜欢逃避,而不是正面面对。明明已经亏钱了,却放了更多的钱进去。明明不是自己想要的,却因为投入了成本在里面,结果企图说服自己“其实这样也不错”。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所以大部分人才会“晚上想想千条路,白天起床走老路”。实事求是,勇于承认现实,才能避免越陷越深的结局。

五、现成偏误

案例1:A看到朋友B买了XX宝理财产品,每月分到一笔客观的利息,于是A也决定把自己的存款投进去,因为“B是个很精明的人,他买之前肯定做过研究了,肯定保险没问题”。

案例2:B看到新闻中报道,数十民众购买了当地银行某工作人员推荐的理财产品,由于该工作人员没有提前提示风险,这些民众误以为该理财产品是保本的,结果该理财产品亏损严重,这些民众损失惨重。于是B认为,银行工作人员也不可信,他们推荐的理财产品不能买。

我们认识中的世界其实都是很片面的,我们倾向于相信自己听过见过的事情,即使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听过的见过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很高。

案例1中,B很可能也是听信了他的朋友的推荐,而没有做独立地研究(事实上,很多靠高利息来吸引投资人的高风险理财产品,就是靠熟人介绍才广为传播的)。

案例2中的这个银行工作人员只是个例,因为银行工作人员都知道此类事件可能导致他被追究责任。

辣妈之前还听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一家防盗窗经销商,如何到一个新小区卖他的产品?他只要免费帮所有一层客户装防盗窗就行了。为什么?因为二层用户看一层装了,就相信小区里是有小偷的,一层装了,那二层的自己失窃风险就提升了,所以就纷纷安装;二层的装完后,就该三层的担心了,于是小区里很多人装了防盗窗。

以上一些例子,是我们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实际情况。如何才能减少被洗脑的次数?简单地说就是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越多,受过的打击越多,人越能坦然地面对现实。而独立思考则更需要靠一些反人性的意志力去磨练。

总之,希望各位能在投资的道路上,少被忽悠,多赚真金白银。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