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想赎回基金 怎样判断净值是否在高点?

2017-07-10 11:35:30 来源:好规划网

规划君有个习惯,就是会私藏一些有代表性,并且可以拿出来跟更多人讨论分享的问题,比如今天这个:

“我有一只两年前单笔买的基金,打算近期赎回来,但是我不知道怎样判断一只基金的净值是否在高点?怕赎亏了。”

基金的净值并没有所谓的高点和低点之说,毕竟股票、债券的价格最多能涨到多少,什么时候能涨到期望的数值,谁都不知道。就像现在问你,你能想到2001年贵州茅台(600519,股吧)以31.39元的发行价,十几年后涨到了445元吗?

所以要想赎回,用不着去判断净值是否达到了所谓的高点,按照自己投资前设置的止盈点来操作是最好的。

想赎回基金,可是怎样判断净值是否在高点?

可是,如果你没有一个明确的赎回计划或者说不知道哪种情况可以赎回,那下面我给你几个参考依据:

1)当你需要调整投资组合时

当你觉得现在这个基金组合太保守了,应该减少一些债券基金的持有,增加一些权益类基金配置时,择时卖出债基是可行的。或者你想减少投资风险,卖出权益类基金,然后买入债券基金或者货币基金来调整组合。

2)当行情出现一波上涨时

如果市场出现了一波上涨行情,账户也有盈利,那么不妨先卖出一半或者一多半的份额。这样的好处是,当卖了基金后,哪怕行情出现了回落,你也能确保有一部分已经落袋,如果行情继续上涨,余下的份额也可以帮你再赚一些。

3)货币基金的收益持续走高时

货币基金是个风向标,它的收益率跟权益类基金呈负相关的关系。曾经有数据显示,近10年来,货币基金和股票基金之间的系数为-0.31。

我们都知道,当市场的资金面紧张时,货基往往能取得高收益,而流动的资金少了,股市便会下跌;相反,当资金面宽松了,股市向好时,货基的收益率会下降。所以我们也可以参考货基的收益率高低,来判断是否要调整基金。

4)基金自身业绩不佳,且没有回升迹象时

虽说基金适合做长线投资,但是当各期限业绩不断走低,以至于没有回升迹象时,你得考虑是否该赎回了。

比如这种业绩的基金,就可以“割肉”了。

想赎回基金,可是怎样判断净值是否在高点?

还常有朋友问我,基金已经两三年了,现在还亏20%多,要不要等着它慢慢回本?

我觉得这种情况也最好别耗着了。原因要么是因为你当时买在了牛市净值较高的时候,想回本甚至盈利可能需要等待下一轮牛市,要么就是基金自身确实不行,没有经受住牛熊的考验,以后也很难有起色。

5)基金经理出现变动时

基金经理的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基金的收益水平。基金经理更换后,投资风格大概率会发生变化,所以如果基金公告中告知要换管理人了,我们就要多观察新接任者一段时间,如果投资风格确实不适合,那么赎回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

当然,换基金经理马上卖掉基金,比如被动跟踪指数的指数基金,更换经理对业绩影响不大。还有某些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比如大摩多因子策略,接任的基金经理夏青,是大摩基金的数量化投资部总监,从公司对基金的重视程度以及接任者的能力上看,是可以持续持有的。

聊点儿理财,还有其他

1、两周内“乌龙指”再现,黄金一分钟急挫7美元,白银闪崩10%

周五一大早,现货白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从16美元/盎司闪崩近2美元,跌幅超过10%。与此同时,现货黄金也急挫7美元。由于目前还没发现导致闪崩的原因,恐怕“乌龙指”又重出江湖了。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而一周前,6月27日,“乌龙指”就曾错误触发,导致现货黄金价格在一分钟内跳水近20美元,导致黄金市场哀鸿遍野,期货市场出现近2万手卖单造成金价闪崩。

乌龙指是什么?为什么会让市场有如此大的反应?

“乌龙指”,是指金融市场中,由于操盘手在键盘上的错误操作,比如把买入搞成了卖出,敲错了交易价格或者数量等等,导致股票、外汇等金融市场大盘失控,引发剧烈波动,常常会造成数以亿计的巨额亏损。

比如2013年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瞬间把工行、中石化等59只超级大盘股拉到涨停,使得大盘突然暴涨,结果很多投资者不明原因就跟风追涨,最终吃了大亏。

比如2013年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瞬间把工行、中石化等59只超级大盘股拉到涨停,使得大盘突然暴涨,结果很多投资者不明原因就跟风追涨,最终吃了大亏。

再放眼国际,2010年5月6日下午,一名交易员在卖出股票时手误,将百万(million)敲成十亿(billion),导致三大股指之一的道琼斯指数从10458点瞬间跌至9869.62点,也使美股市场一度蒸发市值约1万亿美元。

资金量不大,搞个乌龙指对市场也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大资金真的不容任何闪失,多打一个0可能就会导致市场的大幅波动,所以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特别重要。

资金量不大,搞个乌龙指对市场也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大资金真的不容任何闪失,多打一个0可能就会导致市场的大幅波动,所以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特别重要。

2、年底前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2017年年底前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这种保险的意思就是,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通俗来说,就是把你买这种养老金险的保费税前扣除,等你领养老金时再征收,而在退休前这二三十年间,综合考虑通胀、收入逐渐降低和个税起征点等税收政策的变化,等于稀释了个税,带来一些优惠。

而从投资层面上看,因为这种保险产品有税收优惠,可能就会有很多人去买,而这些保费汇集到一起,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便有很强的理财需求,最终会成为股市中的一笔增量资金。

而从投资层面上看,因为这种保险产品有税收优惠,可能就会有很多人去买,而这些保费汇集到一起,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便有很强的理财需求,最终会成为股市中的一笔增量资金。

所以此消息一出,也直接导致周三保险板块飙升,并带动上证50指数大涨1.47%。

3、不要随意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好多都按区间收益率给了?不是固定的吗?

她看到的应该是结构性理财产品。我们平时买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都是一个固定的预期收益率,并且基本上到期也能按这个收益率支付利息;而结构性产品由于挂钩外汇、指数、股票或者商品类等资产,预期收益率会以区间形式呈现,比如某银行一款结构性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最低为2.5%,最高可以达到12.5%。

很多投资者把目光锁定在此类产品上,就是冲着“万一能实现最高收益呢,不行还有2.5%的保底”的想法。可是只从收益率一方面来决定是否投资,是有风险的。

从6月份的理财产品收益数据看,结构性产品到期的实际平均收益率仅为3.17%,而同期非结构性产品的实际到期收益率为3.93%。

我们总是吐槽卖保险的,今天也得说说银行的理财经理。为了促成销售,他们在介绍产品时可能不会就产品说明书进行详细讲解,更不会分析背后挂钩标的的市场情况,只是简单粗暴的强调高收益。所以我们投资者还是得多去了解产品原理,在不懂背后标的行情的情况下,不要贸然购买结构性产品。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好规划网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