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1元”起售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如何选择?

2019-06-17 09:42:40 来源:中国基金报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又有了新变化——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1元”起售了。实际上,这是新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

这些产品和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存在哪些差异,应该如何布局?从目前发行的产品来看,多属于PR3风险等级产品,投资者布局前还需要了解投资方向、业绩基准、费率等。

银行子公司理财产品出炉

6月6日,工商银行(601398)全资子公司工银理财在北京正式开业,并在同日推出相关理财产品,通过工行网点、网站、手机银行公开销售,门槛仅为1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工商银行网站发现,截至6月16日,目前在售多款工银理财旗下产品。其中有“鑫得利”智合FOF封闭净值型理财产品、“全鑫权益”两权其美系列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全鑫权益”量化股债轮动策略指数挂钩型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募集期为6月6日~16日;而鑫稳利宏观策略固收增强型理财产品(2019年第1期)的募集时间则为6月16日~19日。“全鑫权益”智合FOF混合类1099天封闭净值型理财产品募集期为6月12日~18日。

从预期收益表现来看,这些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多数较为明确,在4.5%~5%之间,只有“全鑫权益”量化股债轮动策略指数挂钩型理财产品则有所不同,表述为:“本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40%*工银量化股债轮动策略指数净价版收益率+60%*央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年化)”。需要指出的是,业绩比较基准并非是“预期收益率”,也不是最后实际收益率,是作为收益率的参考值。

从投资期限看,此类1元起购产品,较普通银行理财产品略长。一些固定期限产品的存续期在736天~1828天间,而无固定期限产品,一般是季度或年度开放一次。相对来说,布局这些产品需要投资者持有时间长,最好和自己资金使用时间相匹配。

这些产品的风险等级主要是PR3,即“适中风险”,根据工银理财对此评级的说明,“产品不保障本金,风险因素可能对本金产生一定影响。”从“全鑫权益”量化股债轮动策略指数挂钩型理财产品来看,投资范围为:投资包括货币市场工具类、债券类、债券基金类、以及其他符合监管要求的债券类资产比例为0~60%,而配置股票、公募基金类、以及其他符合监管要求的权益类资产比例则为0~40%,配置金融及金融衍生品类的比例也可以达到0~40%。从这一投资范围来看,可以布局权益类市场,相对风险较过去传统银行理财产品高。

此外,布局这些理财产品还有一定费用,比如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固定管理费等。以一款产品为例,这三大费用分别为0.5%(年)、0.02%(年)、0.1%(年)。

布局需要注意三事项

银行理财产品对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但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是新鲜事物,投资者在“尝鲜”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银行理财产品相较之前,门槛降低了。目前银行子公司推出的固定收益类和混合类产品的起头点都是1元,和公募基金一样,较之前5万元、10万元的门槛大幅下降。此外,也有人士表示,按照相关规定,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可以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也可以通过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销,未来可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在一些金融机构、甚至或者一些第三方机构代销(还有待批准),渠道比普通银行理财更广。

第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能“傻傻”买了。过去银行理财产品多为固定收益类的低风险产品,有较为明显的预期收益率,因此投资者往往把这当成是“高收益的定期存款替代”,而以后布局银行理财产品,种类会明显增多。除了工银理财这些产品外,还有银行理财子公司计划布局大湾区指数、科技创新类等多元化产品,而这些和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产品可能收益率波动会较大,也非常考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资能力。因此,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市场情况来选择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合理配置资产。

第三,投资者应该加大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力度。从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布局规划来看,有些布局权益类市场的产品和某些类型的公募基金相似度非常高,投资者也需要类似筛选公募基金的思路来选择,比如多了解管理人过往业绩、投资范围、估值标准、费率结构等,最好选择实力较为雄厚、投资能力较强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在业绩上,也可以和类似的公募基金产品进行比较,选择有优势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以后投资者也需要注意银行理财子公司所推出的理财产品。截至目前,公开披露理财子公司设立计划的银行数量已超过30家,包括6家国有大行、9家股份行、16家城商行和2家农商行。市场人士预计,除了目前开业的建行、工行等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将在6、7月密集开业,也将密集推出自家产品,届时投资者有了更多选择。

总体来看,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财子公司产品的发售,令投资门槛显著降低。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将强化理财业务风险隔离,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在投资渠道更加丰富的同时,产品收益也将随之出现变化,投资者值得关注。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