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净值型理财募集数量同比增9倍 高风险产品占比仍较低

2019-10-10 10:01:54 来源:证券日报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日益临近,各家银行的理财业务在净值化转型的过程中步调发生了哪些变化?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逐月上升。其中,募集起始时间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共计6271只,较去年同期增长895%。

从产品期限来看,6个月-12个月和1年期以上产品的占比有所上升;从风险程度来看,按照理财产品风险五级分类,风险评级以二级和三级中低风险产品为主,高风险的产品占比不足1%。

对此,民生银行(6.140, 0.06, 0.99%)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高净值客户来说,可能会追求更高收益的产品,当然也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但是这不是银行主流的理财产品。,总体来说,对投资者而言,目前需求量比较大的是相对风险和收益比较适度的产品。

高风险产品占比仍较低

从2017年下半年起,银行业已经开始落实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速度显著提升,发行量持续高速增长。《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募集起始时间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共计6271只,而2018年同期,净值型理财产品仅有630只。

在产品期限中,6个月-12个月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最高,为40.7%;其次为3个月-6个月期限的产品,占比为29.6%。1年期以上的产品,占比为22.1%。显然,净值型理财仍以中短期限为主。

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以及理财子公司新规的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资产配置范围拓宽。不过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高风险的产品占比较低。

具体来看,净值型理财产品中以风险为二级的产品数量最多,占比为86.3%;其次是风险评级为三级的产品,占比为11.2%;风险评级为四级和五级的产品占比较低,分别仅为1.2%和0.2%。而去年同期,净值型理财产品中风险评级为四级和五级的产品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5.2%和1.4%。由此不难看出,今年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以中低风险为主,风险等级较高的产品占比明显降低。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发现风险评级为四级、五级的中高风险产品大多数为外资银行发行的,投资性质主要为混合类和权益类,而且产品的期限类型配置较去年更加均衡,包含T+0产品、7天(含)以内,7天—1个月(含)、6个月—12个月(含)、1年以上及3年以上产品。

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理财新规之后,应该突出两点,一是打破“刚兑”,银行不承诺兜底;二是银行产品向净值化产品转型。具体从投资方向看,目前主要是债券、货币基金、同业的负债产品。总体来看,风险是较低的,收益和风险也是相匹配的。“尽管放开了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可直接投资股市,但从短期来看,应该不会加大或过快过高地提高股市的投资者比重。”

普益标准日前发布的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监测简报显示,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指数震荡下行。整体来看,在刚性兑付行为缓和、期限错配进一步缓解、信息不透明度改观以及资产负债网络关联度减弱的共同影响下,当季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指数继续保持缓和状态。

中银国际证券研究所银行业分析师林颖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018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产品步入净值化转型阶段,但产品的转型和调整仍需要时间。具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资产配置范围虽有拓宽,但产品的发行需要考虑银行理财资金的风险偏好、权益类市场投研能力、个人客户以及机构客户对净值化产品的接受程度等因素。

她同时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配置将更趋均衡。一方面,银行理财投资股市的长效机制将在新规落地后得以逐步建立;另外,理财子公司新规落地后,各家银行也加快了理财子公司的设立。近期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将股票和公募基金的风险权重设置为0%,这样的设计为银行发展权益类资产配置提供了土壤,未来理财的股票投资占比有望提升。

净值型理财接受度仍不高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一系列监管文件落地,净值型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市场核心竞争力之一。

不过记者注意到,净值型产品发行量增速和投资者的购买意愿并未成正比。《证券日报》记者走访部分银行网点发现,很多投资者习惯了预期收益型产品,对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内很难完全接受。

据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介绍,该行目前主推的理财产品是保险产品、基金产品。原因是代销的产品收益较高,并且大多数投资者思想比较保守,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风险难以接受,对固定收益有所偏好。

本报记者也随机采访了来网点咨询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部分投资者称:“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太大,还是想购买标明预期收益率的产品。”

“虽然大多数投资者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接受度不高,但也有部分投资者愿意购买。”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主要集中在有过购买基金、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经历的投资者中。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过程中也发现,部分银行已经向投资者普及净值型理财产品。在某国有大行支行网点,当记者咨询净值型理财产品时,该行的理财经理详细地给记者介绍了此类产品具体是如何操作,并且提醒记者业绩比较基准并非预期收益率,只是作为收益率的参考值。购买前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落地,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净值化已经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保本理财产品将在2020年底逐步退出市场,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成为银行理财未来发展方向。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建议大家尽早接触和了解这类产品。作者:彭 妍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