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投资者理财淡出网贷 选择风险较低基金产品

2020-01-02 09:47:08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 郭冀川

2019年已经从指尖溜走,又到了总结过去一年经验,制定新一年计划的时候。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过去一年可谓风平浪静,而对于激进型投资者,其甘苦自知。

“把最后一笔互联网金融投资拿了回来,总算心里踏实了,这也是一个教训。”作为一名80后,李丽曾经把大多数资产用于互联网金融投资。然而随着行业的整顿,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出现问题,让她颇感心忧。

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虽然在察觉到风险之后就不再进行投资,但一些长期大额互联网金融投资,直到2019年才陆续到期回款。“当初为了高收益率几乎把所有资产都用于互联网金融投资,现在想想实在后怕,好在选的都是大平台,没有发生违约。现在已经把投资转向银行理财产品了,因为收益率比前几年高不少,买了心里也踏实。”

李丽的情况并非个案,不管是当初如火如荼的宝宝类货币基金理财,还是一时风起的P2P,已经逐渐淡出很多投资者的视野。除了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和监管的收紧,这些新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流动性降低,也让他们逐渐失色。

在新兴金融调整的时候,传统金融却吸纳互联网经验,填补了理财需求的缺口。如银行的类货基理财产品、智能存款、短债基金等,相比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这些竞争理财产品往往有更高的收益率,更好的口碑,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前者,但也通过银行App方便购买和打通银行卡渠道等方式,成为不少人的小微理财首选。

券商和基金的理财产品,更是在去年大展身手,为了适应更多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此前一直维持“高姿态”的券商集合资管计划愈发“接地气”,与各大互联网理财渠道合作。目前几大主流的支付和电商平台的理财专区,均为合作券商和基金公司开设了专属频道,如微信上的腾讯理财通里,便有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券商资管产品,偶尔也会出现券商收益凭证类、报价回购类产品。

“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理财产品十分方便,而选择知名的大金融机构产品又让人放心,前几年我都是去银行买定投基金,但还是觉得不方便,现在我都是在微信和京东金融上买,中短期的买券商集合资管和债券基金,长期的买养老金定投。”从事信托工作的玲燕,对于投资收益水平和流动性十分敏感,她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随着传统金融公司进军互联网,不时会推出一些高收益率、高流动性的产品用于传播口碑,多关注这些消息选择合适产品投资,全年的收益率会有很好的提升。

在2019年第四季度《长江商学院投资者情绪问卷调查(CKISS)》中,受访者未来会增加的投资品配置,首选是基金投资,其次是理财产品和股票,而房地产、外汇资产以及贵金属配置则会减少。可以看到,大多数受访者都是偏保守型的投资者,在稳健的理财投资中,会优先选择配置更丰富,收益率较高的基金产品。

长江商学院教授、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刘劲教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房地产和股票作为风险投资的收益率在不断下降,股市的预期回报率只有1.1%,房地产的预期回报率也不过2.6%,因此银行和基金等保守型理财产品的价值便相应得到了提升。

刘劲说:“就个人而言,会像大多数稳健型投资者一样,选择风险较低的基金产品,但也会配置一定的股票投资,毕竟想让房价翻倍的机会实在渺茫,但股票翻倍的机会还是有的。”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