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多元特色引领城乡学前教育良性发展

2015-09-07 12:10:53 来源:

多元化 广覆盖 促普惠 提质量

漂亮的涪陵区幼儿园
快乐的舞蹈
美术特色活动
优美的“竹竿舞”

我们会玩球
一起玩“跳房子”
好玩的“榨菜架”
我是能干的小医生
快乐的宝贝

核心提示: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个道理。涪陵区高度重视幼儿学前教育工作,去年全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6.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就读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占在园幼儿总数的63.5%,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今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2%,就读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占在园幼儿总数的67.3%。全区学前教育按照“多元化、广覆盖、促普惠、提质量”的思路开展相关工作,引领城乡学前教育良性发展。

蒙以养正 习惯定终生

一座漂亮大气的城堡,立于长江之滨,与程朱理学圣地隔江相望。她,就是拥有80多年悠久办园历史、拥有三个园区、900余名孩子的涪陵区幼儿园,是涪陵区教委直属园和国办窗口示范园。1930年,加拿大籍基督教徒桂玉金创办私立幼稚园,取名“明德幼稚园”,意为培养孩子优良的道德和品行,该园即为区幼儿园的前身。秉承“明德育人”的优良传统,区幼儿园确立了“蒙以养正、习惯定终生”的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园所文化。

作为一所目标定位为“树巴渝幼教典范,创全国幼教名园”的园所,该如何挖掘更深层次的“养成”文化内涵,区幼儿园独具匠心。2015年,新迁建的总园进行了系统的环境文化打造。重点挖掘涪陵地域文化,如浓缩白鹤梁文化的景观长廊、体验榨菜制作的五彩生活馆、师生共同制作的“家乡美”大型涪陵特产地图、反映涪陵农俗文化的如“杀年猪、打糍粑”等主题展示墙,旨在培养孩子们从小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情感。

“养成”是一个多元化、素质化教育的概念。为此,区幼儿园的环境育人也体现了多元化的核心要素。室内,八大功能室包含了畅想美工、亲子阅读、科学探索、奇妙建构、角色体验等,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室外,崇尚自然生态,南马山农场是孩子们快乐的种植地,小山坡是小型植物园,水车冲浪池是孩子的最爱。户外拓展训练营里大量的运动器材挑战性极强,户外小车园里是种类繁多的各种运动小车,户外攀爬墙则集攀爬、吊绳、钻爬等功能为一体,既养成幼儿从小爱运动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幼儿健康的体质和坚强的意志。

“我们在积极开展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同时,总园以运动特色为载体创建运动特色园,鹤鸣分园将语言作为特色教育课程,实验分园则是美术特色。”涪陵区幼儿园园长朱景瑞说。

除了特色的环境打造,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主题活动和“特色项目”活动也是区幼儿园的一大特色。每月一个养成主题已形成长效机制,如“二月安全月、三月爱的教育、四月环保教育、五月爱劳动”等。而在凸显美术特色和语言特色方面的则有“六一艺术周”、“庆六一展特色淘宝义卖活动”等活动。在凸显运动特色方面的活动有“密林探险之旅”、“拓展训练营”等体育游园活动。在义卖活动中,家长和孩子齐动手,利用各种废旧材料,通过各种形式制作成艺术品,然后现场义卖,既是一种社会角色的体验、留言交流的平台,更是一种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在“拓展训练营”体育游园活动中,所有的体育器械均由老师收集材料制作而成,开展的每一个游戏都同时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如“珠行万里”、“铁甲横行”、“穿越沼泽”、“大营救”等。既锻炼了体魄,又培养了孩子勇敢、协作等精神,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在区幼儿园,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都蕴含着“向孩子们释放每一寸空间”的教育理念。每一句教师言行的背后,都饱含着“一切以儿童为中心”的行动理念。每一个教育活动的组织,都是“蒙以养正、习惯定终生”的具体体现。

就地取材 乡土特色成最爱

与城区的幼儿相比,多年来,乡镇里的幼儿由于当地条件所限,得不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带来了一影响。近年来,遵循公益普惠、统筹城乡、合理布局、提高质量的原则,涪陵区制定出台学前教育布局调整的相关规划,对乡镇的幼儿园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面广、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区、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涪陵区百胜镇太平幼儿园结合农村地域特点,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如校舍、自然作物、闲置农具等等,创设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其“就地取材,打造特色,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办园理念,使幼儿园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走进太平幼儿园,就是一坡台阶,老师们用竹子搭成了瓜果架,两旁栽种葫芦,再辅以粽叶、芦苇为装饰,用本土资源粘贴画和园内环境图片展示幼儿园成长的点滴。

由于以前是村校的场地,运动场比较宽阔,幼儿园对其进行合理分区,开辟了菜园、沙池和游乐园。菜园里种满了时令蔬菜,墙壁上的斗笠、蓑衣、筛子、锄头等农具,还原了真实的农村生活。

教学楼后面原本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小树林。2014年,幼儿园对其进行了改建,成为了孩子们的“百草园”。特别是泥塑区,投放了从附近观音村挖来的观音土做材料。幼儿在这里创作自己的泥塑作品,揉、搓、捏、造型、风干、上色。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手眼的协调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太平幼儿园还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就地取材给孩子们自制出丰富多彩的教具和玩具。比如百胜盛产竹子,老师们就用实心竹为材料指导孩子们跳竹竿舞;用水竹竿制成花轿、竹筏;水竹篾编制成滚筒、龙、竹篮;楠竹做成高跷、梯子;形状各异的楠竹片、楠竹筒,作为建构区、美工区的原材料。还有稻草,被做成草墩、草篮、草绳,绑成草人球篮等。而玉米则全身是宝,玉米秆可用来做装饰墙,玉米须用来粘贴,玉米核用来建构,玉米壳用来编织等。

太平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也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如美工活动。开设了泥塑、石画、瓦画、竹画、编织、粘贴、剪折纸等活动。材料都是农村孩子身边随处可见的物品,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参与的兴趣浓厚。又如体验活动,幼儿参与鸡、鸭、兔、蚕、小蝌蚪等小动物的饲养活动,以及时令蔬菜的种植活动,既能增进对动植物的了解,还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增进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历经5年的打造,太平幼儿园已经由一所农村闲置村校完成了她的华丽转身,成为一所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寄宿制幼儿园,成为当地孩子们的最爱。

□延伸阅读

全区学前教育加快发展

来自涪陵区教委的资料显示,全区现有幼儿园179所、小学附设幼儿办学点53个。其中公办园28所,民办园148所,部门、企业和单位办园3所。全区有在园幼儿37026人,有幼儿教师1732人、保育员806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区教委按照“多元化、广覆盖、促普惠、提质量”的思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取得初步成效。

2011年以来,全区投入1.43亿元,新改扩建城乡幼儿园16所,新增校舍3.6万平方米。配套建成李渡星海湖、白鹤印象、黄金海岸等7所城市小区幼儿园,新增幼儿园学位6120个。落实民办教育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全区新办民办幼儿园38所,新增校舍1.9万平方米,并落实民办幼儿园提档升级奖励资金190万元,发放普惠性幼儿园公用经费补助1180万元、学前教育奖补资金354万元,用于改善民办园办学条件。

大力充实教师队伍,转岗培训233名农村小学富余教师从事公办学前教育工作,向社会公开招聘116名幼儿教师,有效优化师资结构,并在职教中心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为幼儿师资储备力量。把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加大培训力度。2011年以来,开展园长培训821人次、幼儿早操创编培训1200多人次;组织263名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参加影子培训,1160名幼儿教师参加通识培训,尤其是组织全区园长、教师、保育员分批参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覆盖率达100%。

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上,以创建等级幼儿园为抓手,推动幼儿园提档升位,目前全区有市级示范园1所,一级园10所,二级园20所,三级园92所。

深化幼儿园办园模式改革,通过优质园输出师资队伍、教育管理、教学资源,助推薄弱园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初步形成城乡幼儿园合作办学机制。评审认定了115所普惠性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初步建立学前教育资助体系,2011年以来向全区8126名普惠性幼儿园低保家庭幼儿、残疾幼儿、孤儿发放保教费、生活费资助877.3万元,向4164名非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发放生活费资助137.56万元。

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学前教育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下一步,区教委将紧紧围绕建设“重庆市区域性教育中心”这一目标,以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突破口,按照政府主导、公益普惠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文/记者 张志毅 图/区教委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