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玉米政策大变:五年内减掉5000万亩以上 涉及13个省区!

2015-11-11 15:00:01 来源:央广网—中国乡村之声

说起最近国内的主粮价格,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跌跌跌!多年稳居中国粮食产量首位的玉米,更是在临储政策实施七年来,头一次遇到了价格往下掉。有记者近日在黑龙江部分粮区了解到,许多玉米种植户观望惜售,玉米收购显得十分冷清。

农民的收益少了,国家储粮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国内的玉米阶段性供大与求,部分主产区出现了“收不了、储不下、销不掉、财政补不起”的局面。怎么办?只有一个法子——调调调!

近日,农业部正式出台《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五年内减少种植面积5000万亩以上。一看到要“减”,大家纷纷议论起来:为什么这些地区要少种?不种玉米了,农民该怎么办?改种,到底是农民的“危”还是“机”?下面就给您详细说说。哪些地方要减少?

“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个提法比较形象化,在地形版图中,它们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的镰刀弯状分布,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

咱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从传统的玉米种植区划分来看,涉及北方春玉米区、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西北内陆玉米区等几大主产区。

从省区分布来看,主要包括以下13个:

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

那么,这些省区的玉米种植户要注意了:

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也就是说,这片区域里三分之一的玉米地要改种了。为什么这么多地方要改种?

别看涉及的地区面积大,它们都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生态环境脆弱。在这些地方,玉米发展过快,产量低而不稳,影响了种植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做出“调整”的选择,还与中国的粮食供求形势有关。现在,咱们国家的玉米供大于求、库存大幅增加,下调了玉米收购价,也导致了种植效益降低。要是再不调整,大家只能一起“一条路走到黑”,更别提发家致富了。所以,必须对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优化,用相应的土地去干最适合的事。

种植户

这么多地方要减少种植,是不是意味着咱国家要全面“减粮”了?

在政策出台后,许多人都有上面这样的疑问,甚至一些文章里也用“农业部要减粮”做标题,但真实情况是——

农业部表示:推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主要是适当调整减少“非优势区”;对优势核心产区,不仅不调,还要加强产能建设,保障谷物基本自给。

对玉米问题,要科学地分析、理性地判断,充分认识玉米在粮食连年增产中的重要贡献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不种玉米,种什么?

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结构现状、生产发展水平和可行性等因素,农业部为不同地区的农民提供了不同的调整思路。

一、东北冷凉区

包括: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第四、五积温带以及吉林东部山区 (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1000万亩以上。)

区域特点:该区位于高纬度、高寒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无霜期仅有90多天,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农作物生产容易遭受低温冷害、早霜等灾害的影响。由于多年玉米连作,造成土壤板结、除草剂残留药害严重,影响单产提高和品质提升。

主攻方向

把越区种植的玉米退出去,扩大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规模。

具体措施:1.结合区内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扩大饲料油菜种植,发展苜蓿等牧草生产,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饲料的需求。

2.发挥东北地区种植大豆的传统优势,恢复“粮豆轮作”的种植模式。

3.发展优质强筋春小麦,建立硬红春小麦生产基地。

二、北方农牧交错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甘肃 (力争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3000万亩以上。)

区域特点:该区是连接农业种植区和草原生态区的过渡地带,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但水资源紧缺,土壤退化沙化,是我国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灾情严重的地区。

主攻方向

东北四省区:结合畜牧业发展需求和大豆、花生、杂粮杂豆传统种植优势,以发展青贮玉米和粮豆轮作、花生、杂粮生产为主,同时积极发展饲草种植和饲料油菜。

冀北、晋北和内蒙古中部:以发展耐旱型杂粮杂豆、马铃薯、经济林果为主;

陕甘农牧交错区:以发展杂粮杂豆为主,因地制宜发展饲料油菜;

在生态脆弱区,积极发展耐盐耐旱的沙生植物等。

三、西北风沙干旱区

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 (力争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500万亩。)

区域特点:该区地处西北内陆,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白于山和大青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属于干旱荒漠气候,干旱少雨,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但水资源紧缺,绿洲沙化、盐碱化严重,牧区草原退化,农业生态系统脆弱。

主攻方向

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措施。

具体措施:

河西走廊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玉米等制种产业;

宁夏、内蒙古河套灌区:逐步调减高耗水的玉米种植,发展胡麻、油葵、饲料油菜等低耗水作物;

新疆: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生产,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饲料的需求。

在生态脆弱区,积极发展耐盐耐旱的饲油兼用油莎豆等沙生植物。

四、太行山沿线区

包括:山西东部和河北西部山区 (力争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200万亩)

区域特点:该区位于五台山以南、伏牛山以北。气候温凉,海拔在800至1000米。以旱作农业为主,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条件差,灌溉设施不足,春旱伏旱发生频繁,玉米产量低而不稳。

主攻方向

大力发展耐旱的杂粮杂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

发展沟域经济,促进板栗、核桃、山楂、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五、西南石漠化区

包括:广西、云南、贵州 (力争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500万亩。)

区域特点:该区位于横断山脉以东、大瑶山以西,以云贵高原为主体,水热条件较好,80%以上土地为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势起伏大,农业立体性强。但光照条件较差,春旱、伏旱和秋旱常有发生;地形复杂,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岩溶发育广,石漠化严重,农业生态系统脆弱。

主攻方向

调减山坡地和缺少灌溉保障地区的玉米种植,积极发展杂粮杂豆、茶叶、核桃、油茶、中药材等;

改良草山草坡,发展饲用麻、饲用桑、饲油兼用油莎豆和人工草地,支撑本地草食畜牧业发展。

如果改种了,怎么保证收益?

要改种,冒风险最大的就是种粮农民。大家心里肯定会琢磨:种其它作物会不会让自己的收益比以前好?调整后能不能让自己的日子富裕起来?小编想说的是,这次调整,对于国家来说是整体布局的重新平衡,对于农民来说,则是又一次的转型机会。

相信您也可以感觉到,文件提出重点发展的青贮玉米、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等等,在市场上有着不错的表现,前景不错;而“粮改饲”“粮豆轮作”等思路,也是近两年国家曾经多次提出支持的。

除了替代作物的选择,农业部也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支持或建议,您先了解一下,比如:

1. 抓住优势,避免同质竞争: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作物或产业,把玉米结构调整与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密切结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

2.推进产业融合:根据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和生产优先序,以销定产、以养定种,打造全产业链。积极发展产前产后服务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3. 面向市场看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多元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通过规划指导、信息引导、政策扶持,合理安排作物品种结构。

4.国家将确保国内玉米产业安全:农业部将用好用足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建立健全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玉米生产持续发展的贸易管理机制。

当然,无论如何调整,主动权还是在于农民自己。《指导意见》提出:“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但从政策的倾向来看,“调整”是大势所趋。

对“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结构进行调整,农业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调研和考虑,在今年八月对政协提案的答复中,就曾透露过正在编制相应的指导意见,并召开落实玉米结构调整的推进会。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当下,“坚守”固然顽强,“调整”更具魄力。进一步优化玉米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也是提升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与其在粮价暴跌的呼声中痛心迷茫,不如同心协力积极地探索出路与机会。您觉得呢?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