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权威专家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结构改革奏强音

2016-03-18 18:37:4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十三五”规划纲要17日发布。多位专家表示,“十三五”期间供给侧改革将是重点,从而解决结构性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发展仍有红利可期,但目前下行压力较大,需尽快推动改革措施有效落地。

  结构性改革发力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供给侧改革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十三五”主线。从长期看是调结构,从短期看是强调发展,同时要解决一些结构性问题。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认为,理解结构性改革要把握三点:一是既关注需求,更强调供给;二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深挖国内需求潜力。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支柱,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刘应杰认为,“三去一降一补”是即做减法,又做加法。“三去”,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是做减法;“一降”,即降本增效,这是做加减法;“一补”,即补短板,增加供给,这是做加法。既强调市场的供给,更强调制度的供给。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则表示,供给侧改革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在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这“四降”里,反映出的基本问题就是外需超预期下降和收缩,同时内需也表现出乏力。目前产能过剩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五大行业,实际上已经蔓延到其他领域。对于其他行业,更普遍性的问题需要通过需求侧政策去应对。

  “供给侧改革的强调的去产能要与国有企业相结合。”祝宝良建议,国有企业改革重在“改”两点,一是混合所有制方面,是否可以找几家竞争性的国企作为试点再推开;二是找几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一旦改革成功和效益提高,就有可能推动下去。

  仍有红利可期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刘应杰表示,“我们不做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不搞国外的量化宽松,但还有政策储备工具,让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总量平衡、优化结构,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高质量效益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和政策取向,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采取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政策基调,改善与市场的沟通,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对定向调控的支持作用。完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调控框架和传导机制,构建目标利率和利率走廊机制,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仍有巨大韧性,主要缘于五大红利:一是新型城市化红利;二是中国巨大的市场红利;三是未来对软基础设施的投资将产生巨大红利;四是金融创新的红利,也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红利;五是人力资本的红利,或者称“新人口红利”。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弹性表现,陈文玲认为,主要来自四方面:一是政府自身坚定不移地改革给市场创造新空间;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通过区域重新布局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包括“一带一路”、东中西战略、四大主体功能区、长江经济带战略等;四是创新发展作为第一驱动力。

  屈宏斌表示,纯粹从面临的外围因素以及内部挑战来讲,今年经济形势比去年更严峻。但今年政策思路更清晰,下一步要将政策思路转换为更有效地政策措施。记者 彭扬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