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央企重组:13年间央企数量从196家减至106家

2016-04-12 14:33:31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回顾央企重组的过往历程,多数观察人士将其划分为“自愿重组、国资委主导、成熟一家重组一家”三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和历任国资委主任的监管思路,以及特定的历史环境紧密相连。

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特设机构,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先后经历了李荣融、王勇、蒋洁敏、张毅、肖亚庆五任主任。回顾13年央企兼并重组之路,李荣融注定是个不能回避的名字,既是因为他是在任时间最长的国资委主任,也是因为他推动央企兼并重组的力度最大。

作为首任国资委主任,早在2003年时李荣融就提出“到2010年把央企总数缩减至100家以内”的目标,而当年央企总数高达196家。2010年8月李荣融退休之时,央企数目只剩下123家,可是这距离他的目标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甚至时至今日该目标也未完成。

在李荣融治下,央企的数量虽然减少但规模却不断扩大,央企在全球500强的数量从6家增加至40家,总利润也从2400亿元增长至1万亿元以上。很 多央企高管至今仍然记得李荣融关于重组的那句名言:“(央企)要做到各自行业的前三名,做不到的,你就自己找婆家,你找不到的话,我给你找。”

然而快速推行的央企重组还是遭到了一定争议。比如“大而不强”的情况出现,一些央企过于追求做大企业规模,超出自身资金实力进行兼并,以致背上沉重 的债务包袱。从2003到2010年,央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从57%升至65%左右,远远超出国际平均水平。此外,“组而不合”成为央企重组中另一个被诟 病的现象。有些央企形式上实现了整合,但在实际业务经营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并没有实现协同效应,反而因为盲目扩张增加了内部损耗。由中外运和长航两大集团整 合成的中外运长航集团被外界公认为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中外运与长航原本位列航运板块的第三、第四位,整合后原本有望与排名前两位的中远、中海集团形成 竞争,但中外运长航集团盈利状况却持续下滑,2013年出现百亿亏损,旗下的长油航运更是因为连续4年亏损,在2014年6月5日被从A股摘牌,成为央企 退市第一股。

2010年8月王勇出任国资委主任之后,央企重组的思路从激进变得缓和,彼时国资委强调央企重组“具体进度要服从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需要”。到 2013年3月王勇离开国资委时,央企数量减至115家,比李荣融时代年均减少10家的速度明显放缓。也有观点认为重组速度的减慢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 此前曾有国资委人士对记者表示,“(重组)好啃的都啃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王勇之后的接任者蒋洁敏因为严重违纪成为最“短寿”的国资委主任,其6个月的任期内仅发生了一起央企重组,即2013年7月中国二重与国机集团实施联合重组。

随后出任国资委主任的张毅拥有多年纪检领域的工作履历,且临近正部级干部65岁的退休年龄,外界普遍认为张毅的主要任务是直指国资系统贪腐问题。在 张毅主政的2014、2015两年,央企数量减至106家。在今年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关于重组,张毅曾表示:“推动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 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