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监管抓典型震慑违规 万能险回归保障已铁定

2016-12-12 10:20:24 来源:北京商报

继12月5日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遭叫停后,12月9日保监会又暂停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表面来看,监管层在对当事方的业务和投资做出限制,但背后均与万能险存在直接联系。保险专家指出,监管层正在强化“保险姓保”,中短期万能险过度强化理财将终结。

监管抓典型震慑违规

自去年股市大跌以来,资本市场一直热闹非凡。其中,在多数投资机构眼中认为稳健、长期投资的险企却一反常态,频现二级市场,不断掀起举牌潮。正当市场热议险资投身二级市场是与非之时,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突然对险资举牌泼凉水,随后保监会也打出酝酿多时的监管重拳。

12月5日,保监会对前海人寿下发监管函,表示对该公司万能险业务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万能单独账户管理、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整改后仍未按监管要求进行单独管理等,要求认真整改,不打折扣,同时暂停该公司开展万能险新业务。仿佛一声惊雷在资本市场炸开了锅,如此限制被市场解读为掐断了宝能系举牌的财源。因为前海人寿频繁举牌的背后正是万能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弹药。如在宝能大战万科中,宝能系采用的多种资金工具中,前海人寿贡献的105亿元便是以万能险资金为主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9日,保监会再投炸弹,暂停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即恒大人寿暂时告别了股票投资,保监会还责令进行整改。虽然并没有进一步披露更细的内容,但从保监会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恒大人寿投资背后也有万能险的支撑,万能险前10月保费收入375.9亿元。

产品不断变异

作为舶来品的万能险自2000年引入,是包含投资和保障两大功能的人身险产品,客户的保费会分别进入风险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市场上之所以取名为“万能”,在于保障额度和投资额度设置的主动权在投保人手中,调整和领取均较为便捷,投资账户的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投资利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保障利率。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万能险却背离了初衷,保障期限越来越短、保障责任越来越弱,开始与基金、信托、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比收益。在利率下行背景下,万能险规模不断增大,而这部分资金是保险公司用于投资的主力军。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此前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设定为2.5%,今年初万能险费率市场化之后这一关键性指标设为3.5%,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万能险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今年前10月,万能险保费收入突破1万亿元大关。

正因越来越多万能险攀比收益、淡化保障,而期限较短也加大了退保的风险,万能险监管不断升级,年内已经第三次强调加大保障力度。据了解,保监会分别于 2016年3月和9月出台对万能险的监管新规,最重要的监管政策有两个方面,包括对于万能险保费的限制以及对万能险结算利率的限制,将保费规模与偿付能力充足率挂钩,以资本金来约束销售规模。

回归保障已铁定

万能险为中小险企带来保费高速增长、实现弯道超车的同时,也如一把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水涨船高的万能险背后,是高结算利率下的利差损和负债亏损风险的加剧。

为了杜绝发展只注意规模的短期业务,保监会通过业务结构调整来引导险企发展长期险业务,在投资方面提倡与长期业务相匹配的价值投资策划。保监会一位负责人明确指出,今年以来 保监会接连出台《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等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经营管理等进行了限制和规范,是进一步“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的具体表现。

对于仅凭互联网、银保渠道发展理财型保险业务的险企而言,在转型中必然受到渠道单一的考验,业务规模也受到明显影响。年初至今,万能险保费同比增速持续下滑,今年前8个月,万能险保费增长均超过100%,有的月份超过了200%,进入9月,前9月统计为增幅80.7%,前10月更是下滑至73.7%。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