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贾康:应切断高收入人群使用住房公积金优惠利率

2017-03-27 09:03:4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住房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期间举行的“未来金融:创新驱动与风险防范”思客会上,发布了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等人主笔的《深化供给侧改革 完善住房金融政策体系》报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报告称,中国正在深化的供给侧改革,旨在提高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金融有效供给中的住房金融政策体系的供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贾康认为,住房金融政策要在基础性制度的支撑下有明显的双轨统筹,一个政策轨一个市场轨,总体来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升级换代的发展,是必须解决的势在必行的创新,中国金融必须多样化,必须形成无缝连接这也是势在必行。

●住房金融已成国家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制约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首要因素是住房支付能力,而住房支付能力不仅与收入、财富水平相关,也取决于住房金融的可获得性。

据了解,住房金融是指围绕着居民住房消费和维护等经济活动而发生的货币信用行为,及相关社会资金融通活动的总称。

上述报告指出,发展住房金融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居民居住水平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挥住房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有助于居民合理安排生命期的总体收入现金流,实现居民收入跨期合理配置。同时,住房金融已成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居民个人购房为例,住房支出是一项大宗支出项目,仅靠居民个人的日常收入难以一次性支出相关款项,住房金融则为居民个人购买住房提供了资金支持,成为居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目标的重要资金来源。

上述报告指出,住房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在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住房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其中,住房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住房金融体系建设面临外部环境约束;商业性住房贷款快速增加导致金融风险向商业银行集中;政策性住房金融不健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缓慢。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共14个城市全年房价上涨超过25%,其中上海、南京、合肥、厦门、深圳5个城市的涨幅超过了40%。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超过30%的达到了11个。

在房价上涨带来的影响方面,报告介绍,近年来我国实行的控制住房价格快速上涨的相关政策更多的是控制居民住房的需求,对居民住房贷款的限制条件不断增加,加上2009年贷款接近10万亿元之后,整体信贷环境一直处于收紧的状态, 商业银行加紧了对贷款者资质和收入水平的认定,增加了居民获得商业银行住房贷款支持的成本和难度。

●报告建议:放开高端、保障低端、扶助中端

贾康称,2016年年初,公众的注意力还放在所谓“去库存”这一侧,而到了年度中间以后,一线城市带动二线城市迅速升温,从而引出了各地出台房产新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指导方针非常明确,这一轮压力和冲击迫使我们必须考虑房地产市场要实现健康发展,要构建基础性制度,这才能形成长效机制。”贾康说。

同时,贾康认为,基础性建设涉及住房制度、土地制度、投融资制度以及和住房不是很相关的税收制度。如果从基础性建设中的住房制度来说,显然应该更清晰地把双轨统筹制度框架把握好。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必然是保障轨和市场轨双轨运行的状态。

与之对应的是,上述报告在构建我国住房金融体系的基本思路中提出,我国住房制度及相关政策的设计应遵循“放开高端、保障低端、适当扶助中端”的思路。

报告解释,“放开高端”是指的对于高端地产项目,可以采取市场化的措施,以市场化的手段解决,政府无须对高端地产项目的供给及价格进行控制,同时,在住房金融制度设计过程中切断高收入人群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享受优惠贷款利率的途径;“保障低端”是指的要保障低收入人群及贫困人口的住房需求;“适当扶助中端”是指政府要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帮助中等收入群体获得住房。

其中,针对需求规模较大的中端住房需求,报告建议,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开发能够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中端房地产项目;建立和完善公租房供应制度;在住房金融方面给予支持。每经记者 李 彪 每经编辑 姚茂敦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