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雄安新区设立“满月” 企业主们都有哪些期待

2017-05-02 08:37:24 来源:证券时报

容城:忐忑的服装厂主

希望得到妥善安排

容城县政府以及新成立的雄安新区筹委会座落在县城的奥威路上,这里交通便捷,不远处就是高速公路和高铁站。而在奥威路尽头,屹立着一座刻有"北方服装名城"的石门,格外显眼。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规模或大或小的服装厂。容城的两家新三板企业澳森制衣、津海股份也座落于此。

与雄县的塑料包装产业一样,容城县的服装产业也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另外,容城也在2006年被中国纺织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评定为中国男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

容城县委宣传部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容城县服装产品涵盖西服、衬衫、休闲、棉服、运动、裤装等6大系列,年产各类服装4.5亿件(套),去年,服装业完成产值256亿元。

记者在津海股份门口看到,一考察团刚刚在厂区内参观完毕,准备坐车离开,厂里领导则出来送行。门卫告诉记者,作为当地的标杆企业,最近有不少媒体来采访,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团也不在少数;不过,津海股份以未得到上级指示为由婉拒了记者的参观、采访需求。

离津海股份不远处,有一家中小规模的服装厂,记者看到,紧邻马路的是这家服装厂的工厂店,里面展示着各类西装,或许是由于假期的原因,店内并没有客人光顾。工厂店后面,是这家服装厂的生产车间,时不时有工人进进出出。

"这几年实体店都不好做了,一年不如一年。"一服装厂老板告诉记者,现在主要做来料加工和自有产品,但是由于人工成本不断攀升,服装厂的日子也不如从前了。"现在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是一年5万元,管理岗位更高,平均工资已经比2010年时上涨了2万元,人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2/3。"

当地的一位官员则告诉记者,容城的服装业以外贸加工为主,在上世纪90年代发展最为鼎盛,在新形势下,容城服装业的经营理念、资本运作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节奏,和南方企业的差距也就逐渐拉开了。

谈到近年来当地服装业的变迁,服装厂老板表示,这两年已经有不少人陆续退出服装行业,转投其他行业。这些年新开张的服装厂几乎没有,而她自己的厂子也维持着原有七八十人的规模没有扩大。

"当然是一件好事。"说起雄安新区的设立,服装厂老板这样对记者说道。但是,对于未来容城的服装业会走向何方,她告诉记者,内心也很忐忑。"我觉得服装产业还要做下去,大一点规模的可能会聚起来,小的服装厂可能就会被取缔。"她告诉记者,之前县里的工作人员已经来征求过意见,可能会采取兼并的措施。

"我们服装厂雇佣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只要工人能有个安置,服装厂能有安置,怎么安排我们都能接受。"谈到对新区的希望时,服装厂老板告诉记者,容城的服装产业解决了当地大量就业问题,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很多服装厂主将一辈子的心血投入到经营中,希望能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安新:协调新旧产业

生态环保是重点

提到安新县,或许你会觉得名不见经传,但是提到白洋淀,那就是无人不知了。白洋淀大部分淀区都在安新县境内,这也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旅游业。根据当地统计,今年清明节小长假期间,白洋淀景区共接待游客18312人次,创经济效益1649万元。

除了旅游业,安新县还有有色金属、制鞋、羽绒三大传统产业,其中,安新县羽绒业年产羽绒服装1000万件,年产值6.7亿元。安新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羽绒生产基地,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羽绒集散地。

安新县制鞋业现有企业17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各类鞋1.5亿双,年产值45亿元,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记者在安新县采访时,来到了位于三台镇的三台鞋材鞋业交易中心,一位鞋材店老板告诉记者,交易中心总共有300多个门面,聚集了200余家商户。

据了解,当地的鞋材厂商主要是从南方的福建等地进货,将鞋材销售给三台周边的鞋厂,再由鞋厂进行加工、出售。一位鞋材店老板告诉记者,三台镇拥有完整的制鞋产业链,基本没有人去外地打工。生意做得大的自己开工厂,做得小的也有个店铺,而他自己的鞋材店每年的销售额也有八九百万元。

谈到雄安新区设立,这位鞋材店老板也不无忧虑,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年的经营都比较稳定。从底厂、面料、扎眼、鞋垫加工到整鞋、物流,三台本地都有相应的配套产业,"虽然现在关于制鞋产业搬迁的传言不少,但是只要整个产业链不散了,大家还可以生存"。

另外一位从2003年就开始从事鞋材生意的老板则向记者表示,鞋材商在从上游进货时,上游商家要求现金结算,即使建立了互信,也只能放宽到1个月内结清;但是在向本地鞋厂销售时,下游鞋厂长期欠账导致鞋材商资金周转困难。

"我现在最关心账款如何收回。"这位鞋材老板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生意本就不是很好,新区设立的消息出台后,账款回收也变得更难了一些。

"从春节到现在总共收回不到5万元,而前些年到了5月份能收回五六十万。现在手里没现金就不能进货,不进货就没货可卖,给鞋厂的供应断了,他们就更不会早点还账了。"鞋材老板向记者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鞋材交易中心看到,背后不远处正冒起滚滚的黑烟,而在交易中心右前方不远处的一片田地里,长长的蓝色铁皮围了一圈,其中堆满了各种垃圾,当地人告诉记者,这是当地鞋厂用剩的边角料集中处理地。

生态环保在雄安新区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协调新旧产业的关系上,安新县还要加上一条,如何保证环境与产业的和谐,做到可持续发展。

容城官员谈变化:

招商引资变招商选资

"要想出精品,就急不得,我们现在的工作紧锣密鼓,不会准备不充分就进行建设,时间紧张,但不会匆忙上马。"记者在容城采访期间,一位当地县政府官员如此据记者形容现阶段的工作状态。

设立雄安新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但是目前新区三县的支柱产业中,无论是容城的服装、雄县的塑料包装亦或安新的制鞋等,均为劳动密集的传统产业,很难与新区定位搭上边,如何协调新区的高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成为企业主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对于新旧产业如何协调,这位官员向记者表达了他个人的看法。他认为,目前存在两方面机遇,一是当地产业的整合提升、消化吸收;二是向外搬迁转移。

"现在当地传统产业的布局非常分散,同时技术水平、能力、规模各方面离新区的定位也有一定差距,其中有集中、整合、提升的机遇。"这位官员认为,从尊重现状的原则来看,原先的特色产业不会完全消亡或者搬迁,只要整合、提升,能够适应新区的发展需要,就可能继续生存,并发展壮大。

但是,这位官员也指出,新区设立后,原来不符合环保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引领的企业可能都要逐渐搬迁。比如造纸、印染等涉水行业以及部分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

既然要向外搬迁,那么搬到哪里就是一个问题。这位官员告诉记者,现在不仅省内的区县,就连西部省份的区县也纷纷来容城进行洽谈,希望承接容城的现有产业。"邢台的、陕西的,都已经派人过来对接了,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层次不同,他们可能需要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提供就业机会,所以要是有合适的他们也希望承接下来。"

在谈到产业转移及更新换代对当地经济会有何种影响时,这位官员告诉记者,从新区建设角度来看,创新驱动引领示范区的定位非常关键。"将来很可能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符合发展理念的产业才能进来,因为这不是工业聚集地,而是研发聚集地。"

在他的理解中,服务业会随着新区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但可能不会是新区的核心,只是补充。"核心还是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区,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要体现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理念。"

记者注意到,4月26日,雄安新区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的消息显示,雄安新区临时党委、筹委会目前已接管雄县、容城、安新三县人事、党务、社会稳定等工作,开始行使规划、建设、国土等管理事权。

上述官员告诉记者,目前县里的工作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做好管控,二是对接全国各地希望参与雄安建设的企业与个人。外来的企业、个人,可以填写信息登记表,与政府部门建立最基本的对接联系方式,等到将来新区具体规划出台后,再进行深入对接。

"新区的发展肯定离不开项目建设,但是也需要等到产业规划出来后,根据各个区位的功能划分,才能逐步确定满足新区发展要求的项目。"上述官员告诉记者,包括央企、地方国企以及中国500强在内的很多企业都表达了希望参与建设雄安新区的意愿。据了解,目前仅向容城释放出参与意向的企业就包括铁路、石油、新型材料、基础设施等众多门类。

"想来的企业太多了,现在已经不是招商引资,而是招商选资了,只有满足新区发展要求的才能进入。当然,新区的建设也面向全世界公开招标,包括项目、建设、规划等等。"这位官员的这句话似乎更值得玩味。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