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金融业GDP占比环比降1.39% 走上脱虚向实轨道

2017-07-19 09:38:0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7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二季度金融业增加值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2%,增速创2004年以来同期新低。同时,金融业增加值占二季度GDP比重为8.13%,较一季度下降1.39个百分点,也低于去年全年8.34%的水平。

“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本身就是新常态的一个反映,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度核算中银行占比最大,多数是根据金融业税收来推算的,但近年来银行业利润增速收窄从而带来税收增速下降,所以增速趋缓。”

另外,受访的多位经济分析师也都提到了增速放缓也和前几年金融业发展快基数大,近期监管部门强调去杠杆防风险以及严格落实监管政策有关。未来金融业增加值将保持较低增速,同时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会有所下降。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金融业脱虚向实。

金融业增速为何下滑?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仅为3.2%,增速低于农林牧渔业,成为该统计类别中增速最低的行业,上半年整体增速也不过3.8%。

而从历年数据来看,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放缓也已成为一个大趋势。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16%,但此后增速则不断下行。从2016年二季度至今,季度金融业同比增速分别为5.3%、5.6%、3.8%、4.4%和3.2%。

为何金融业增速逐步趋缓?“当前金融业增加值的回落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的周期性息息相关,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实体经济增长变化对于金融业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指标相对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实验室副主任胡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另一方面,国家强调金融业要去杠杆、防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相对于金融业的发展而言,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部门严格落实监管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更为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不同于年度核算以具体数值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季度金融业增加值主要依据相关指标进行推算。具体而言,统计核算时将金融业分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四类,前三类分别以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及营业税增长速度、证券交易额和保费收入为相关指标对季度金融业增加值进行推算。

而在今年二季度,三个行业相关指标同比增速都在放缓,进而带动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7年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4.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159.66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1-5月股票成交金额为43.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7万亿元;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1-5月,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为2.03万亿元,同比增长26%,但较去年同期50%以上的同比增速已明显放缓。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交易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2016年年底开始,监管部门多头并进,央行将银行理财资金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银监会检查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非标业务的不当交易;保监会强调保险姓保;证监会也宣布对证券公司和基金,尤其是与银行之间的通道业务加强监管。

“银行是市场上最大的资金来源,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A股市场后,构成了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增量,但目前这两者都受到了较为严格的管控。”上述分析师说,“好处是降低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与资金空转,堵住监管套利漏洞。”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