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上海最牛14年钉子户:跑法院 处理交通事故

2017-09-15 08:49: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张新国一家九口总算搬走了。他家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沪亭北路马路中间的3层楼“豪宅”,在这条宽阔的、双向四车道马路上已经伫立了14年。

“14年来,政府从没给我断水、断电、断煤气。”9月14日,张新国一边搬家一边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他说,自己虽然签了动迁协议,但并不知道未来会住到哪个安置小区、房型什么样,这次搬迁,只是搬到租住的出租屋里“住上几年”,维权或将继续。

有传言说,张新国这次拿了政府6000多万元的拆迁补偿款,不闹了。这两天,老张家各路亲戚朋友的电话不断,都是来问“到底拿了多少补偿款”。老张被问得烦了,干脆撂下一句,“跟14年前比,一分没多拿,信不信由你”。

很少有人关心,开始动迁那会儿,老张到底为啥死活不走?现在又是啥让老张动了心,签了协议?

“房子面积大没有用,主要看宅基地证书和儿子数量”

老张家的房子,真可以称得上是“豪宅”。上下3层楼,一条走廊连起两栋上下3层的宅子。一楼是养金鱼的小作坊;二楼是客厅大堂,外加老张夫妻俩的卧室;三楼一进门,就是影音播放室小客厅,两侧分别是老张儿子和女儿两家人的卧室。

两栋房子,最多时家里住着十口人,老张两口子、岳父母两口子、女儿一家三口、儿子一家三口。此外,这里还有租户,最多时能有10多家租户。

1996年,在那个30多万元就能在市中心买一套100平方米商品房的年代,老张花了20万元,把自家两层小楼改建成了3层楼。当时,张新国家的房子在四里八乡远近闻名。

“绝对是那个时代最气派的房子,大家都羡慕得不得了。”来看热闹的村民老吴长期居住在九亭,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当年的动迁方案对老张家确实不利,“房子面积大没有用,主要看宅基地证书和儿子数量。”

老吴告诉记者,当年一起动迁的很多村民,家里的房子不比张新国大、家里的人口没有张新国多,却能拿到大中小6套房子。这使得张新国心里很不平衡。

“有户人家,有个儿子走丢多年,但因为没有销户,这儿子也算一户,能多拿大中小3套房子;而我女儿,找了个没有房子的城里男孩,他们住在我家,却不算一户人家。”对此,张新国一直想不通。

他还找出了两份宅基地证书,一份是他岳父本人的,另一份是1951年由他岳父的兄弟转让给他岳父的。第二份证书,当年并未得到拆迁办的认可,如今,也依然没得到认可。

这次动迁,按照原计划,张新国一家得到了大中小3套共280平方米的房子,一套多子女政策补偿房120平方米,共计400平方米4套房子。这4套房子,按照现行的政策,以每平方米4500元卖给他们,由被拆迁户从拆迁补偿款中拿出钱来购买。

张新国告诉记者,自己实际上拿到了230万元拆迁补偿款和40万元装修补偿,其中约200万元要用来“买安置房”。

这实在谈不上有多划算,因为安置房还在规划建设中,地段到底在哪里,谁也说不清。而“钉子户”所在的沪亭北路两侧,房价早已飙升到4万~6万元,老张家的“豪宅”距离地铁九亭站不过几百米远。

钉子户的日常:听庭审、查资料、处理交通事故

每当有人来关心动迁的事,老张总爱拿出一摞摞自己搜罗出来的资料,有媒体报道集锦、老式宅基地证明、领导人讲话摘要、动迁政策变化原文等。87岁的老岳父看着他那一股子的认真劲儿,气得直摇头,“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没意思,没意思”。

张新国是上海市政建设公司的退休员工,退休10年来,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了在“维权”上。为了让政府承认他那张已经泛黄的、1951年宅基地证明,他多次跑到档案局查找档案,好不容易证实这张由原青浦县出具的宅基地证明就是现在的松江九亭地区,但还是得不到认可。

因为权属及土地使用权等各种争议,张新国一张宅基地证明没用,女儿一家3口的安置名额又没有了。这使得他陷入了一个“维权”的死胡同,不管他找到什么样的“证据”,按照政策,就是这样的结局。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