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违规消费贷遭全面查杀 潜入楼市金额或超3000亿

2017-09-26 08:52: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规模 潜入楼市金额或超3000亿

央行数据显示,居民短期消费性贷款出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前七个月,居民新增短期消费性贷款高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远超2016年全年8305亿元新增短期消费性贷款总额。与此同时,前七个月居民商业贷款总量达到4.3万亿元,同比上升27%。

与此同时,A股上市银行2017年中报显示,今年以来银行消费贷款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多家银行突破千亿。其中,平安银行上半年消费金融余额达2770.90亿元,同比增长255.49%;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以电子渠道个人自助贷款“建行快贷”带动业务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580.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30.37亿元,增幅110.66%。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以往居民的短期贷款主要是汽车贷款,然而今年前七个月的国内汽车销量没有增长,这意味着居民短贷激增,其中一部分很可能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流入楼市现象研究》报告显示,按照社会零售额同比走势估算,3月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约占新增短期消费贷款总额30%。

易居研究院研究员王梦雯表示,通过新增消费贷与社会零售额同比走势的对比可以看到,二者出现明显偏离。从历史数据来看,全国居民短期消费贷款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同比增幅曲线走势基本保持同步。但2017年3月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同比走势大幅攀升,明显偏离稳中有升的零售额同比,说明新增加的贷款没有流入社会零售品消费。8月,新增短期消费贷款虽然同比下行,但环比依旧保持上升态势。

严控 多地围堵消费贷流入楼市股市

多地已全面防堵消费贷进入楼市。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指出,2017年以来,广东省部分地区和金融机构的个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其中个别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消费贷款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存在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风险。

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贷前必须严查贷款用途真实性和合规性,严禁个人消费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投资以及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款等行为。各商业银行要把握个人消费贷款投放节奏,加强风险管控。

北京方面,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自查工作,重点检查“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深圳方面,要求谨慎发放大额、长期的综合消费贷款,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消费贷款,不得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受托支付和用途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消费贷出现的问题不仅是违规流入楼市。《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一些消费贷还流入了股市、期货市场、P2P等不属于消费范畴的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银行借贷利率低,加上消费贷审核不严,因此存在很多利差空间。这些钱自然是“随便跑,哪里都可能投”。一些银行信贷员也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找所在银行的漏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帮客户提供假证明,完成审核流程。

一位曾使用银行消费贷款进行P2P投资的用户告诉记者,P2P等理财产品大量涌现时,很多平台在促销活动中提出的利息可高达15%以上,有的平台为了“拓新”,甚至将利息提至20%以上。为了“薅羊毛”,他从银行通过消费贷款以6%至7%左右的利率借入资金,再转手投资到高收益的P2P理财产品中,一年可以赚几万块钱。

刘亚丰也表示,消费贷大致可以分为有消费场景的分期购物贷款和无消费场景的个人信用贷款,而对于无消费场景的个人信贷,放贷机构在现有的人力和技术上很难确定借款人的资金真实去向。从数据来看,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成为主流,此外,由于股市、期货市场、比特币和部分P2P平台都有高收益的诱惑,部分人也会铤而走险借消费贷资金投入其中。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