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星美影院关店潮:资金链紧张 逆势举债扩张的恶果

2018-12-18 08:32:20 来源:时代周报

“欠薪门”、关店潮,喊出“今后永远不沾A股”的星美系掌舵人覃辉,当初可能没想到,一场“回A之旅”竟惹出这么多麻烦。

12月6日,星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截至11月份,集团总共欠下的员工薪酬、物业租金和影片供应商版权费等合计4.79亿港元,此外贷款未偿还本金额及应计利息分别为约34.86亿港元及2.89亿港元。

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多家影院倒闭。星美控股公布,国内经营的320家影院,由于营运资金不到位,其中约140家已短暂停业。

不过,星美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实际停业的影院远不止140家,而是达到200多家。这一数据得到了验证,猫眼数据显示,目前星美国际影院有限公司还正常运营售票的影城只有65家。此外财报显示,星美今年第一季度的票房收入为6.2亿元,二季度仅为3.75亿元,下跌了40%。

星美控股还没有等来公司实控人覃辉的资金支持,市面上已经传出恒大、华人文化、大地等几大巨头有意接盘影院资产的消息。有接近星美高层的知情人士则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星美可能想卖给万达,然后大地参与投资持股,但可能存在股权方面的问题,即使万达或者大地愿意接受,也不会那么顺利。

12月12日,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回应,万达收购影城的理念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首先必须是盈利的,如果价格合适就买。“我们要买的影城,必须要带来利润和正现金流,不会为了市场份额而去收购,这对整体的盈利能力和长远经营能力来讲,都是不好的。”

提前还款是“导火索”

星美影院的关门潮蔓延到了北京地区。12月份,有消息传出,北京全部星美国际影院已停止售票。日前,星美方面公布,管理层与主要供应商磋商后,已经达成付款共识及维持新片供应。截至当前,星美影院北京区还有2家暂停营业。

事实上,星美影院这股大范围的关店潮早在去年就已苗头初显,经营危机先是从低线城市开始暴露出来,随着不少员工的欠薪问题被曝光,星美的债务危机也浮出了水面。

星美系的影视业务包括中影星美院线、星美影城、星美发行和星美影业,涵盖放映、出品、发行、制片等领域。区别于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星美的自有影城隶属于星美旗下的影院管理公司,控股股东为深圳星美圣典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后者为覃辉全资所有。

最先出现经营危机的是星美影管。据星美内部人士透露,影院停运的原因,一是拖欠物业费、水电费等,被物业强制关停;二是拖欠中影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票款,导致星美绝大多数影城的秘钥被停止发放,无法播放新上映影片。

经营危机还蔓延到了星美的其他领域。“星美影管拖欠工资的问题从2016年就发生了,而星美发行拖欠工资应该是从今年3月份才开始的。”据上述人士透露,目前星美影业和发行超过半数员工已离职,发行部门依然存在,不过无法正常运作。

今年4月份左右,星美发行驻地人员突然被全部辞退。一位星美集团项目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星美50多位驻地人员,在同一天全部电话通知辞退,签署的工资和赔偿款最后也不了了之。

至于星美为何出现债务危机,星美控股执行董事郑吉崇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主要是金融机构要求提前偿还十多亿元债务,再加上向深交所申请的融资计划又延期,导致公司现金流动性出现短期紧张,打乱了公司原有的经营节奏。

逆势举债扩张的恶果

多位星美内部人士却表示,提前还债只是星美经营危机的“导火索”,实际上,更早在星美的激进扩张策略时,危机已埋下。

星美影院的扩张从2015 年才开始,已经错过了院线扩张最早的红利期。此时入局影院已是红海,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已经被占据,并且物业租金也水涨船高。此外,国内电影票房的增速从2016年已经开始放缓。

不过,星美依然保持扩张,将目光放到了消费力较弱的低线城市,推行“一县一院”策略。从数据上看来,2013 年星美还只有68家影院,2014年增至90家,而从2015年开始,其影院数量开始直线增长,到了2017年影院已经达到365家。

今年年初,覃辉还对外表示,2018年星美控股旗下影院会从365家增加到450家。目标直指行业老大万达院线(002739,股吧),星美要争做影院龙头。

激进扩张的背后,资金压力也在财报显露出来。2017年,星美控股实现营收37.89亿港元,同比增长13.1%,而年内亏损2.67亿港元,成为8家上市影院中唯一亏损的企业。其中,收购与新建电影院导致成本大幅提高,约增加了24亿港元。

其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凸显。截至今年上半年,星美控股的现金及银行存款约为 2.07亿港元,但流动负债净额达到19.82亿港元,其中提前归还了8亿元人民币的债款。

一位上市院线企业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5年前后电影行业的高速增长,让很多资本热钱进入院线行业,恶性竞争之下推高了影院的租金,导致很多影院入不敷出。关店潮的核心原因是过去几年盲目扩张,很多开业的电影院经营能力比较差,亏损导致现金流出现问题。

令人不解的是,星美为何逆势举债也要坚持扩张影院?星美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其实星美实控人覃辉当初是希望回归A股,而扩大影院的布局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做高估值,快速扩张其实也是为了借壳上市做准备。

不过,今年4月份,公司实控人覃辉因为违规参与圣莱达(002473,股吧)财务数据造假,而受到了证监会“5年证券市场禁入”的行政处罚,星美控股影院资产借壳宇顺电子(002289,股吧)登陆A股计划搁浅。

命运的转折点

星美深陷债务危机,业界惋惜:一位影视巨头陨落。

星美曾是中国民营“五大”影视企业之一。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正式突破百亿,国产片票房57.34亿元,星美与华谊、光线、博纳、小马奔腾其他四家民企并肩,五家主出品影片的票房总和超过了30亿元。

在星美的员工看来,公司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覃氏两兄弟“分家”。在星美集团内部,哥哥覃辉负责星美的策略,而弟弟覃宏则负责管理营运,以及影片项目的实际统筹。覃宏,被香港著名电影制片人江志强称为“内地最好的制片人”。在他的运作下,星美曾经捧出了《南京!南京!》《赵氏孤儿》等多部口碑上乘的影片。

不过,2012年,覃宏选择了“单干”,创立了嘉映影业。“星美是更为庞大的娱乐集团,而我本人更想专注于做电影,所以就创立嘉映。”这成为了覃宏离开的理由。

据星美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两兄弟的分歧主要在投资制作的影片类型和市场票房上面,覃辉更愿意投资制作高举高打地大投入大产出影片,而覃宏则更倾向于文艺故事片。如果说覃辉更像是资本家,那覃宏只是个纯粹的电影人。

覃宏离开后,星美负责主制作的影片基本停滞。猫眼数据显示,星美传媒在2012年以后,只产出两部电影,总票房仅有4000万元,其他影片主要以参与发行为主。

今年,星美集团出现债务问题之际,覃宏婉拒了媒体的采访,只是称:“那边(星美)的事我一概不过问,嘉映现在做得挺好,基本和星美没有互动。”

6年前覃宏的离开,也使得星美在覃辉的管理之下变得“集权”。一位星美的中层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星美实际上是处于覃辉一个人管理之下,是相对集权的公司。他的经营方式更像改革开放刚开始,中国第一批民营影视创业者,比较张扬。

也是这样的管理模式之下,虽然星美的发行体系和管理架构是成熟的,但实际运行和管理却比较混乱。据星美内部人士透露,老板(覃辉)会四处调人来负责某个项目,要求两三个月之内突击达到指标,不成的话就马上开掉继续换人。

这意味着,除了大环境影视行业增速放缓,影城的极端扩张导致资金链问题,星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公司管理结构本身。

据悉,由于筹备借壳上市,星美旗下的影院、发行和影业资产隶属于不同的子公司旗下,并且有多方参与持股,此外高层人员的调动也比较频繁。“这更像是一个资本游戏,老板(覃辉)认为在借壳回A股上市的过程当中,有哪些优质资产看起来比较好,就新增或者整合到一起。”上述星美中层人士表示。

今年9月份,覃辉向媒体表态:“做实体太不容易,民营企业更不容易。”近日,星美控股的公告表示,控股股东覃辉在2017年财报上同意为本公司提供足够资金,不过现阶段没有收到其进一步的资金支持。时代周报记者 吴怡 发自北京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