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哪里找工作机会比较多?新一线城市成“新宠”

2019-04-10 09:23:5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周慧实习生赵炜北京报道

导读:今年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稳就业,一季度的就业情况到底怎样?《2019年一季度人才流动报告》显示,北上广深依旧是求职需求最旺盛的城市,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求职热度上升迅速、薪资涨幅也较快。

金三银四是每年的招聘、跳槽旺季,也是临近毕业季,人才市场流动旺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层面。那么,今年一季度的就业情况到底怎样?

4月9日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58同城招聘研究院获得的《2019年一季度人才流动报告》显示,北上广深依旧是求职需求最旺盛的城市。与此同时,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求职热度上升迅速、薪资涨幅也较快。其中,杭州企业支付薪资为8684元,仅次于上海排名第二,成为热门求职城市。

此外,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情况是冰火两重天,今年财务、工程类专业走俏。有高校老师表示,今年学校的招聘会明显减少。

“如果想从事媒体工作,与武汉相比,北京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更好一些,招聘也多一些。”准备北漂的武汉某211高校硕士小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汉工资较低,既然都要在外面工作就选北京。

新一线城市成“新宠”

除了北上广深,去哪里找工作机会比较多?

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企业招聘需求前十城市依次为广州、成都、深圳、北京、上海、重庆、杭州、武汉、郑州、东莞。与2018年同期相比,招聘需求前十城市未变,一线城市仍是招聘需求最大的市场。

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招聘热门区域。从人力资源流动和市场活跃情况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依旧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新一线城市招聘需求增幅明显。成渝作为西部新一线城市表现很抢眼,成都排在第二名。中部的新一线城市武汉、郑州虽然排名靠后,但也超过不少东部城市,其中郑州招聘需求较2018年一季度增长29.05%,同比增幅最高。

从招商势头和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新一线城市已经进入城市发展快车道,招聘就业的蓄水池不断扩容,人才需求自然快速增长。2018年郑州常住人口增长25.5万人,常住人口总量突破千万大关;2018年成都人口增量达到28.5万人。从人口吸引力来看,郑州和成都都是中西部强市,和旺盛的招聘需求一致。

从求职者角度来看,人才市场呈现什么趋势?根据该报告,2019年一季度,各城市求职活跃度均有所上升,在求职热门城市中,北上广深依然是求职首选。其中,深圳成为求职者最关注的城市,北京排名第二。

新一线城市的求职热度增幅显著,近年来新一线城市大力推进人才战略,给出了落户、就业支持、安家优惠等系列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扩大。

报告显示,杭州求职者人数同比增幅达到35.1%,成为2019年第一季度求职热度增幅排名第一的城市。长沙求职数同比增长34.25%,跻身最热门求职城市前十,增幅排名第二。

哪个城市薪资涨幅快?

人才随着资本流动,哪座城市收入性价比最高?

上述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上海企业支付薪资依然稳居第一,平均支付薪资9723元/月。相比2018年,杭州2019年一季度企业支付薪资同比增长25.77%,增长率最高,企业平均支付薪资8684元/月,排名第二,较去年上升一位。

从付薪能力来看,不少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已经没有显著差距。同时,由于新一线城市生活成本相对更低,就业政策更好,吸引了大量人才关注和选择。

某财经类高校对外合作项目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就业地域来看,区域中心城市受毕业生青睐,西部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更多选择西安、成都,京津冀地区则是北京、天津。在城市生活压力与就业机会面前,许多学生选择“折中”,新一线城市中的区域中心城市颇受高校毕业生青睐。

新一线城市的“受宠”也体现在求职者期望薪资上。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求职者期望薪资整体上涨,上海成为支付薪资、期望薪资双第一城市,北京排名第二。杭州超越深圳和广州,成为求职者期望薪资水平第三位,武汉、长沙、成都、重庆等城市也均上榜。而在一季度报告中,西安的求职期望薪资同比增长最高,达8.91%,备受瞩目。

58同城招聘研究院院长李妍分析认为,作为西北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西安近年来大力发展双创产业。2018年,西安推出多项措施引进、培养高端科研人才、稀缺管理人才和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全年共引进培养各类人才38.6万人,大量优秀人才拉高了全市平均期望薪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在西安采访期间了解到,西安企业员工工资收入不高,较难吸引高端人才。报告最新数据显示,西安企业平均支付薪资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2019年一季度西安企业平均支付薪资同比增长10.58%,超过求职者期望薪资涨幅,达到6615元/月。

今年毕业生好找工作吗?

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2019年大学应届毕业生达到834万。3月初,58同城集团负责人姚劲波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台上企业发布的招聘数和求职简历数都显示今年就业环境不乐观。

记者采访了北京、石家庄和武汉多家高校了解到,毕业生择业心态正在发生变化,“缓就业”成为不少学生的选择。

今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超290万人,创历史新高。除了谋求更高平台、转学选择喜欢的专业,缓解择业压力也是不少学生考虑的因素。此外,区域经济发展也成为影响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兰州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小李告诉记者,身边同学似乎更热衷于考试,先考研再考公务员,实在不行考教师、进国企。在民营经济发展薄弱的地区,出于民营小微企业待遇较差的考虑,毕业生择业范围进一步收窄。

河北省一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负责人表示,眼高手低、对自身定位不准影响了毕业生选择合适的职位。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不愿从事一线岗位的工作,二是对岗位薪酬的期待过高。”该负责人说。而学校通过提高技能型教学占比、积极举办双选会、鼓励学生创业等措施保障就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

武汉一位211高校的副教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往年春季会有两三场全国招聘会,包括武汉几十个公司在学校的组团招聘会,今年到现在还没有组织招聘。该校一位硕士生小阳表示,她身边管理、财务之类的同学在校招找工作阶段还比较顺利,有些文科专业在武汉并不好找工作,她准备最近去北京面试。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