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人社部:今年社保降费减负总额已达2725亿

2019-10-22 09:50:43 来源:中国网财经

截至9月底,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减费总额2725亿元,其中9月份一个月减费477亿元。年初,预计全年降费3100亿元,从现在的情况看,保守估计应该超过3800亿元。

这是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在21日召开的2019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给出的最新数据。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养老保险司等主要负责人还就养老金、就业等热点关注问题做出详细解读。

前9月社保降费已达2725亿 预计全年将超3800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降低社保费率、减轻企业负担问题。今年4月1日,《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印发实施,各地具体方案4月底全部出台,5月1日落地实施。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5月1日降费综合方案实施以后,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地方实施也比较到位。截至9月底,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减费总额2725亿元,其中9月份一个月减费477亿元。年初,预计全年降费在3100亿元左右,从现在的情况看,估计应该超过3800亿元。

据聂明隽介绍,所有省份今年都调整了缴费基数上下限标准,有几个省前些年已经调整完了。从今年9月各地公布的缴费基数情况看,绝大部分省份缴费基数都有一定降幅,一般降幅在10%左右,高的能达到15.5%。

此外,所有省份都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绝大部分省份都阶段性降低了工伤保险费率;统一了以个人身份参保的缴费政策,降低了缴费门槛。

聂明隽表示:“从降费实施的效果看,可以三句话来概括:企业降成本、市场增活力、个人得实惠。在企业降成本上,这次降费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很多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据介绍,在市场增活力上,高于16%的已经降至16%,低于16%的逐步过渡到位,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形成。同时,缴费负担的减轻有利于激活微观主体和市场的活力。比如,有的企业将降费减少的缴费用于发展生产,有的企业用于设立创新基金,激发了创新活力。

在个人得实惠上,一方面,很多企业将降费减少的缴费或是用于增加参保人员福利,或是用于增加员工培训,或是用于建立企业年金。另一方面,个人缴费的门槛降低,企业和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近8000亿元地方养老金已到账运营

人社部表示,截至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56亿人、2.03亿人、2.5亿人,较去年底分别增加1323万人、642万人、1136万人。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17万亿元,同比增长6.3%,总支出3.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9月底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72万亿元。

截至9月底,已有18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会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9660亿元,其中7992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

对于下一步工作安排,人社部介绍,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开展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二是进一步抓好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落实,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加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深入推动社保信用体系建设,探索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推动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推行电子社保卡应用。

前九个月新增就业1097万人 基本完成全年目标

1-9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季度,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61%,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

据人社部介绍,三季度,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求人倍率为1.24,市场运行基本平稳。2019届高校毕业生目前就业水平与往年基本持平,1-9月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3万人,已经完成全年130万人的目标任务。

对于就业总体稳定的形势,张莹表示,得益于经济总量继续扩大,同时也与就业服务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密切相关。一方面,深入实施援企稳岗政策。部署开展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行动,推动政策效力充分发挥。社保降费成效显著,1-9月共降低社会保险费2725亿元。稳岗返还政策加快落地,1-9月共返还失业保险费275亿元,惠及企业75万户、职工3993万人。

另一方面,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针对高校毕业生离校求职高峰,人社部门组织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出台创业就业新政策。三季度,各地共举办招聘活动51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287万个,组织26万人参加就业见习。

与此同时,就业工作也确实面临挑战和压力,人社部表示,将继续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把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形成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记者 李嘉玲)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