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支付巨头积极布局“刷脸支付”背后:安全隐患仍不容忽视

2019-10-25 10:22:24 来源:证券日报 

近日,刷脸支付迎来银联的入局。

2019年10月20日,中国银联携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60余家机构联合发布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银联之外,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也早已布局“刷脸支付”。

“银联在新产品商用上一直较为谨慎。此次刷脸付的推出,意味着这个支付方式已经被主流从业者认可和接受。”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本报记者称,“银联的入局对行业而言除了增加一个竞手之外,或许将会使刷脸支付的落地和推广提速。”

场景布局、用户补贴或将开启新一轮大战

据银联方面介绍,“刷脸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刷脸实现交易路由,延续用支付口令交易验证方式,不改变客户使用、商户受理的交易习惯。用户只需在手机银行或云闪付APP注册开通并绑定银联卡,在相应场景的特约商户结算时,无需拿出手机、银行卡等物理介质,根据提示完成“刷脸”操作并输入支付口令,即可成功付款。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相比银联,支付宝及微信支付都早已入局。

蚂蚁金服是行业内最早布局人脸识别技术的公司之一。2015年,支付宝率先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用户登录后,这一技术先后用于实名认证、找回密码、支付风险校验等场景;2018年12月份,支付宝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刷脸支付产品——“蜻蜓”;2019年4月17日,支付宝宣布推出“蜻蜓”第二代,主要基于线下消费场景。

有意思的是,在二代“蜻蜓”发布的前一个月,微信支付也发布了其刷脸支付设备“青蛙”,且二者功能非常相近,均瞄准线下商铺的支付场景。

据悉,微信支付早在2017年就与绫致集团合作了杰克琼斯智慧门店,成为用刷脸激活会员的雏形。今年3月份,微信的刷脸支付设备“青蛙”开始正式上线;8月26日,推出了“微信青蛙Pro”正式发布,搭载扫码器、双面屏。

种种迹象表明,刷脸支付正在成为巨头们新的发力点。经过多年发展,刷脸支付技术正在逐步进入成熟商用阶段,目前刷脸支付功能的自助收银机具已在零售、餐饮、医疗等大型商业场景中得到使用。

记者注意到,支付宝及微信支付对于刷脸支付领域,优惠战已经开打。此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将分别开启“8.8扫货节”和“8.8智慧生活日”。在活动期间,使用刷脸支付能享受到各种优惠等。

“可以预测到,支付宝、微信、银联之间在场景布局、用户补贴方面,将开启新一轮的大战。”黄大智对记者表示。

赔付机制难消忧虑 刷脸“买单”仍不是主流

虽然支付机构对刷脸支付态度较为积极,但从目前市场应用上来看,二维码支付仍然是主流,且真正愿意用刷脸支付的用户,仍不占大多数。

《证券日报》记者在北京某超市看到,其自助结账柜台的刷脸支付鲜有问津,很多用户确实会选择自助结账柜台结账,但支付方式却依然会选择二维码支付。“我觉得不安全,二维码方便。”有用户这样说。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大众担忧的安全隐患问题仍是刷脸支付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为了消除用户的顾虑,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都强调其安全性,且不约而同地增加了赔付机制。

银联方面表示,在个人隐私方面采集人脸特征,需100%获得用户授权,人脸信息与个人身份信息分散存储,且严格控制访问权限,保障信息安全。而在资金安全方面,有风险赔付机制。

支付宝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支付宝的“刷脸支付”采用的是3D人脸识别技术,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能更有效地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微信支付方面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刷脸支付使用安全等级最高的3D活体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抵御视频、纸片、面具等的攻击。且如果因为刷脸支付导致账号资金损失,也可以申请全额赔付。

但赔付机制未必能消除消费者的“忧虑”,黄大智称,“生物识别的唯一性,使其一旦泄露,危害严重,因此,消费者对其持怀疑态度,担心个人隐私和权利边界被侵犯。”

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 应加强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监管

“刷脸支付的安全隐患除了来自于假人脸欺诈及人脸数据的采集和泄露问题。假人脸欺诈将会直接导致消费者的钱财被远程盗刷,人脸数据泄露影响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一旦被犯罪分子获取并加以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刘刚坦言。

黄大智认为,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技术上的安全问题,即生物识别的认证是否足够安全。第二是账户信息、生物识别的数据等信息是否足够安全。”

他建议,未来主要是加强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监管,以及支付验证方式的改进。而对于信息保护等方面,要更多的从监管方面做出努力。如坚持“收集授权、使用有界限、存储应保护”的原则。

另外,刷脸支付虽然仍存在一定的隐患,但从支付发展趋势及应用来说,前景仍不可限量。有业内人士表示:“刷脸支付未来3年或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黄大智坦言,“其实刷脸支付的生物识别的唯一性相比于二维码和手机更具安全性,在用户体验上,刷脸支付更胜一筹。同时,在商业应用上,刷脸支付可以连接更多的增值服务系统,比二维码更具有优势。”

刘刚也强调认为,“二维码支付其实是刷卡支付的升级版,得益于4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除了需要携带手机进行扫码,几乎已经没有缺点。而刷脸支付正是为了解决这‘最后一公里’,让消费者不再受限于手机终端的是否有网、是否有电等问题,直接用身体特征来识别并支付。”本报记者 李冰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