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推进支持家庭式种养产业、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巩固成效

2020-05-09 09:08:55 来源:中国质量报

劈开竹子、削成竹条、插入土中……徐建康动作越来越娴熟,一道牢固、美观的竹篱笆很快成型。这让他想象不到:自己在村里就有活儿干,不但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也方便照顾80多岁的老人。妻子郭明凤还担任了村里的保洁员。徐建康所在的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中站村,是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帮扶的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10人。2019年以来,广东省局着力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大力推动规模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文明建设。2019年,中站村实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余元,村集体收入约25万元,分别比3年前提高了1.3倍和20.8倍。全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村“十项”指标均达标,实现相对贫困村出列,村庄越来越美丽,得到全体贫困户和村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中站村支部书记徐学广介绍,经过市场监管部门几年的帮扶,贫困户的家居环境有了极大的提升,村里村外大变样。大变样的背后,是帮扶单位在帮扶过程中,激发了村民和贫困户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我们都想把自己的村子建设得更加漂亮。”村里的徐然奎、徐承煌也自发加入到了围篱笆的行列中来。广东省局驻村第一书记齐卫民介绍,为了把村子建设得更加宜居宜游,村里计划把拆除破旧泥砖房后的空地和村道两边用竹篱笆围起来。这也是做好破旧泥砖房拆除“后半篇文章”。虽然村民自愿来帮忙,但为了让贫困户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广东省局决定以捐助的方式,优先聘请在家的贫困户参与建设。

篱笆扎起来后,小山村呈现出了“田园风”。篱笆之内,村民们愿意种菜的,可以种菜;不种菜的,村里将种上花草、果树等。“不但美化了村庄环境,还为帮扶对象增加了收入,更提升了村民参与村庄事务和环境整治的能力,一举多得。我们争取把这‘田园风’打造成中站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齐卫民说。

除了村庄绿化美化工程,中站村还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蘑菇种植、板栗等扶贫产业,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有效带动帮扶对象就业,走上脱贫致富路。珠玑镇副镇长赵强连介绍说:“在发展产业时,我们就和经营主体明确了,优先聘用帮扶对象,让他们在家门口务工,既能照顾家又能挣到钱。”

驻中站村工作队积极推进“支持家庭式种养产业、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和探索建立脱贫长效机制”3项措施,巩固脱贫成效。本轮驻村工作队向村民们发放家禽种苗、种子,以协助耕种以及奖励种养等方式,继续扶持家庭式种养产业。2019年以来,工作队共投入帮扶资金约20万元,发放鸡苗1200多只,各40多公顷的油菜种、稻种,协助备耕33多公顷,发放种养奖励资金5万余元。通过这些措施,2019年,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8万多元,实现了贫困户持续增收。

在中站村2018年建成225kW光伏发电产业的基础上,工作队根据中站村山林地资源丰富的实际,引进南雄市富财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中站村开展20公顷板栗种植产业。该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12万的经济收入。2019年,制定了《珠玑镇中站村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施方案》,重点建立扶贫济困、产业发展、党建引领、乡村文明、乡村综合治理等五大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效可持续。

此外,驻村工作队将建立健全脱贫长效机制,促进脱贫致富稳定发展。目前,中站村扶贫济困基金和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已获得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支持设立,本金拟各为100万元。同时,自2020年起,村民以土地租金和参与板栗种植的生产经营薪金的形式实现增收。目前,村里种植板栗苗面积共约20公顷左右,该产业可实现村集体和村民长期稳定增收。

当下的中站村,驻村干部当起脱贫摘帽的“领头雁”;党员干部带着“看家本领”走进贫困户家中;扶贫产业为村民们送来了真金白银……脱贫攻坚路上,一股股力量澎湃浩荡,一幅生态良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王越)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