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中小企业好起来 建立监督评估机制

2020-05-18 10:44:15 来源:北京青年报

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难题,关键要给予中小企业切实的帮助和支持。各地政府应倾心聆听中小企业的诉求,关切已经出台的政策是否真的落实到位,破解优惠政策执行层面的阻碍和屏障。如果是执行层面如银行审核贷款存在原有的制度障碍,就要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改进,让执行层面能够放开手脚执行而不必担忧事后被追责。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当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突出抓住两大方面。一是努力扩大总需求,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稳步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服务业需求的正常化。二是加大金融对市场主体的支持,用好信用贷款、融资担保、政策性贷款、贴息、应收账款融资、产业链融资等各类政策工具,努力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已推出90项政策措施,体量达到万亿元。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将进一步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正如上述会议所强调的,当前要考虑疫情导致的某些经济停摆和企业“休克”情况,制定务实管用的阶段性政策,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尤其是暂时处于困难状态、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微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所以,让中小企业好起来,就稳固了“保经济”的根基,“稳经济”的目标就能实现。否则,中小企业不能恢复疫前活力,GDP、税收、创新和就业也就大打了折扣。

疫情发生以来,货币流动性的“水龙头”稍放大了一些,中国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为解决企业资金流、流动性短缺问题,通过3次降准和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了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此外,截至3月底,已对8800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上述资金既有对市场普遍性的纾困,也有对中小企业的定向解困,在执行层面要最大限度严防资金“跑冒滴漏”。

不少金融机构基于风险防控,更希望将贷款放给大企业,即使是定向支持中小企业,也还存在着资金用途上的不确定性。当然,金融机构也有一些定向支援的创新举措,如全国工商联会同100多家金融机构推出无接触、纯信用、快捷办的“助微计划”,3分钟申请、1秒钟放贷,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人工干预,完全是线上发放信贷。目前已经服务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806.33万户,累计发放贷款3258.31亿元。尽管如此,这些贷款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还有差距。政策面给出财税金融红利政策,还要建立监督评估机制,确保政策红利不被截留滥用,而是真正用到中小企业身上。

疫情所致的市场供应链中断是系统性的,市场生态遭遇困顿,资金、仓储、物流、人工诸环节难题叠加,价值需求端也陷入困境。中小企业作为全市场的毛细血管,如果没有了滋养,自然失去活力甚至无奈退出市场。若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就会变成全市场的恶性循环。

让中小企业活下来,除了输血,还要让整个市场生态恢复正常,中小企业才能逐渐恢复活力。所以,除了给予资金支持,还应疏通整个供应链,让所有市场主体都成为整个供应链的活力节点。让生产、生活需求端火起来,让工业和生活消费两旺,健康的市场循环才能建立起来,供需平衡机制才可恢复,供需平衡才是市场健康发展之道。

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难题,就要给予中小企业切实的帮助和支持。各地政府应倾心聆听中小企业的诉求,关切已经出台的政策是否真的落实到位,对于优惠政策的落实难,需要破解执行层面的阻碍和屏障。如果是执行层面如银行审核贷款存在原有的制度障碍,就要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改进,让执行层面能够放开手脚执行而不必担忧事后被追责。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