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

新华社旗下媒体狠批拼多多:大量疑似假冒伪劣产品涌入三四线

2018-11-05 11:07: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顶着电商光环上市的拼多多,再一次走上风口浪尖。

近日,新华社旗下媒体《经济参考报》再度发文,经调研发现,法律不完善、监管手段滞后、违法成本低导致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涉嫌售假,大量疑似假冒伪劣的低质低价产品涌入三四线城市及乡镇消费市场,显露出三四线城市及乡镇消费市场的蛮荒状态,也折射出当前网络交易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盲区。

文章直指:拼多多,已经成为“骗多多”。

01

《直面》发现,市场对于拼多多的质疑,在其上市后达到顶峰。

这家仅成立3年的公司,在美股市场获得百亿美金估值,创始人黄峥更是借此登上中国富豪榜单。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山寨、假货泛滥,傍名牌现象成为拼多多独有的景观。《经济参考报》的报道显示:9.9元可买30包原木抽纸,328元能买一台24英寸高清电视,498元可买台双门冰箱……小米新品、创维先锋、创维云视、康佳新款、KONKIA康佳小王子等假冒品牌层出不穷,精确导向三四线及乡村消费用户。

对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和打假力度,拼多多激怒数名品牌商家。一家名为“爸爸的选择”牌婴儿纸尿裤在美国将拼多多诉至法院并获得受理;而拼多多上市后一周,极米、创维等品牌也发布声明,怒斥拼多多存在大量假冒产品,要求立即停止销售。

2018年8月22日,拼多多对此进行了上市后首轮大规模打假行动。公告显示,自8月2日至8月9日期间,拼多多平台强制关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万件,批量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过45万条。

但今年9月,拼多多首次因打假不力,被广东省中山市法院一审判决败诉,要求承担售假者连带责任。案件中,原告广州中山玛尔日用品有限公司举证拼多多销售大量假冒产品,且侵权链接多、销售数量大。而‘拼多多’没有审核商家的知识产权权属,缺乏基本的投诉机制。

在境外,拼多多也遭遇漫天的集体诉讼。截止今日,共计13家美国律所对其发出集体诉讼,罪名集中在平台打假不力、误导投资者等关键点位。诉讼已经获得至少2家美国联邦法院支持受理。

无论拼多多自述的打假努力程度如何,效果却并不明显。《经济参考报》的报道指出:拼多多所售部分商品傍名牌被曝光后,平台下架了大家关注度高的“小米新品”、“创维酷酷”等山寨名牌,但记者发现,此次整改并不彻底。与“立白”洗衣液类似的“立日”洗衣液、与“蓝月亮”洗衣液包装极其相似的“月亮之士”洗衣液等产品依然在售。

招股书显示,拼多多商家数量超过100万家,而为了吸引用户开店,拼多多不仅推出0门槛入驻服务,还象征性地用红包吸引商家注册。

然而,《直面》注意到,商家正成为拼多多重点打压的对象。第三方投诉平台21聚投诉显示,拼多多强制商家交纳10万元保证金的行为比比皆是;还有用户投诉拼多多退店返还保证金遥遥无期;商家的投诉要远远多于购买商品的用户。

事实上,0门槛开店更像是一个“噱头”。在拼多多官网,《直面》发现,若要参加拼多多活动或者发布超过库存限额的商品,需要先支付足额的店铺保证金,否则店铺将无法得到有效曝光。

零元入驻的商家,也将受到无法新建推广计划、成团订单总额不得超过2500元、成团订单数不能超过100单、提现不能超过3次等限制。若想提升商铺权限功能,必须支付相关金额保证金。

不仅如此,拼多多对支付环节,尤其是涉及支付宝、微信、qq钱包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时,将代其收取0.6%的支付服务费。

由此可见,拼多多在想方设法从商家身上捞油水,而这也成为商家无限压缩成本、低质低价等产品在拼多多平台走俏的关键。

02

虽然拼多多一直否认自己是“五环外”经济,但媒体调研还是披露了拼多多的真相。

《经济参考报》调研的报道指出:在拼多多的晒单页面,能明显看到其购买人群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低收入和乡村人口。

从拼多多高速增长的营销费用中,也能看到其发展策略。根据拼多多最新财报显示,拼多多今年第二季度销售和营销支出为人民币 29.707 亿元(约合 4.489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 8890 万元相比增长了 32 倍,相比于上个季度的 12.175 亿元也增长了 1.44 倍。遍布各个电视综艺节目、电梯广告的拼多多轰炸下,人群聚集爆发增长。

江西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颜三忠的评论补充认为:“拼多多能够迅速抢占市场并快速做大,在于牢牢抓住了低收入人群,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颜三忠认为,假货泛滥的根源在于购买人群收入相对较低,在三四线城市及广大乡镇地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不足,价格成为选择商品的硬性标准。一线城市用户觉得啼笑皆非的山寨产品却是乡镇群众第一次接触的“高科技”。

数据显示,在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过去十二个月内,拼多多平台活跃消费者数量约2.95亿人。上市前夕,拼多多宣称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

但随着拼多多假货危机,其平台商誉也正在遭受剧烈折损。同样来自拼多多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其用户增长速度远不及营销支出的增长速度。2017 年 6 月、9 月、12 月以及 2018 年 3 月的月活用户数分别为 3280 万、7110 万、1.41 亿、1.662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 118.7%、116.8%、98.3%、17.7%,今年第二季度的同比增速为 17.5%,创近一年新低。

但无论如何,现存的3亿用户和百万商家,构成了拼多多百亿美元市值的基础。在抢占时间窗口率先占领“五环外用户”市场份额时,“假货”不绝正在吞噬拼多多争夺用户的根基。

为了扭转舆论危机,拼多多在10月正式上线品牌馆,集中500多个品牌,试图对外释放正品转型信号。

但有媒体调查发现,拼多多品牌馆的上线标准并不一致,有些是品牌官方旗舰店,如三只松鼠等,而有些是第三方授权店,如耐克,另外有些入驻商品完全没有获得品牌授权。以迪士尼为例,拼多多品牌馆收录一家名为“锦菲悦母婴专营店”进行销售。

对于品牌馆这种“鱼龙混杂”的拼凑,必然招致诸多法律问题,尤其容易再一次激起品牌商家的反击。

将于2019年1月1日实施的《电商法》明确提出,将从电商经营者信息披露和商业宣传等多方面,保障消费者权益以及知识产权。这也意味着,法律明确向假货开刀,电商商户野蛮生长的阶段彻底成为过去。

上市3个月来,拼多多股价大起大落,如今再一次步入谷底。对疑似假冒伪劣产品的态度,将最终决定拼多多的明天。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