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理性的“健康牛” 才能带来“宽信用”

2015-05-26 08:01:25 来源:证券时报

当前资本市场最热门的两件事,一个是股市,一个是资金。不过,凡事都有临界点,如果过多的资金涌入股市,带动股价连续上涨,在可能产生非理性泡沫的同时,也会干扰宽松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初衷实现。

一般而言,对企业给予资金支持的,除了资本市场以外,银行信贷无疑仍是主渠道之一。据来自企业一线的反馈,当前各类风险投资孵化机构、股权交易托管中心乃至新三板、创业板和未来可能推出的战略新兴板等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异常丰富,但也相对耗时,对一些传统行业中的小微企业也难以顾及到。实际上,企业运作很多时候需要的是“急钱”,在求助银行无门时,不少企业被迫选择了民间借贷。

国家非常重视通过支持创新创业企业,为中国未来发展找到新引擎和新动力。在这样的政策大背景下,央行通过稳健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在改革向好和资金面宽松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场不断创出多年来的新高。据统计,截至上周,股市融资余额已突破2万亿。与此同时,以银行间市场等为主的短期货币利率水平,则不断刷新近15年来的低点,5月25日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已回落至1.0302%,与2009年时十分接近。

不过,股市融资额的加速攀升,可能会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形成挤压效应,并干扰和削弱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其中一个体现就是商业银行对企业的放贷意愿持续处于低位。究其原因,除股市分流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压缩了银行息差收益,加上企业经营状况欠佳,使得银行的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对信贷投放的热情有所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新股频繁上市吸引来的打新资金,更多是以短期流动资金的形式存在。这些资金在交易所国债回购市场的拆出拆入行为,加速了短期资金价格向新低挑战,并使这一趋势向银行间市场传导。这无形中使得有助于降低企业贷款成本的长期限资金价格依旧维持在相对高位,债券长端收益率的降幅也远比不上其他的短期限品种。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前期监管层对于券商高杠杆两融的治理,以及近期对场外配资的谨慎态度,根源都在于遏制资金的“脱实向虚”,宗旨都在于要使股市成为一头“健康牛”。但从根本上来讲,这也是一个以时间换空间的过程,包括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发行等带有行政色彩手段的出台,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回升,最终达成“宽货币”向“宽信用”的合理自然过渡。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