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小鹏汽车面临考验:规模化交付难 质量是关键

2019-03-21 11:52:36 来源:新京报

评论

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威马均在2018年就开始了大规模交付。同样在造车、配套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启动较早的小鹏汽车,在产品批量交付上却相对较“慢”。2019年,小鹏汽车终于进入交付年。

进入2019年的小鹏汽车明显进入了快节奏的运营模式。据新京报记者统计,从2月14日至3月13日1个月时间内,小鹏汽车“疯狂挖人”,先后宣布了5项高层人事任命,涉及品牌公关总经理、生产质量高级总监、售后高级总监、销售副总以及自动驾驶副总裁。接踵而至的是3月18日小鹏汽车宣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武汉五座城市共计布局30座超级充电站也正式投入运营。

在造车、配套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启动较早的小鹏汽车,在产品批量交付上却相对较“慢”。今年2月11日何小鹏给公司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提到,2019年是小鹏汽车的品质年、交付年、运营年。2月底开始,小鹏G3将进入规模生产和交付阶段。

3月19日,新京报记者就量产情况询问小鹏汽车,截至发稿时,小鹏汽车还没有给出规模交付的相关信息。

连续宣布5项高层任命

2月14日,有车以后原联合创始人李鹏程加盟小鹏汽车,出任品牌公关总经理,领导品牌策略、公关传播、社会化营销和品牌创意等方面工作;2月21日,曾担任广汽丰田品质保证部及质量管理部部长的宫下善次加盟小鹏汽车,出任生产质量高级总监,负责小鹏汽车在生产品质管理相关方面的工作;2月27日,曾在广汽本田、广汽菲亚特等企业任职的罗炳春正式加盟小鹏汽车出任售后高级总监,负责售后方面的整体管理工作;3月8日,曾任职东风标致销售部部长、市场部副部长的刘培正式加盟小鹏汽车,出任销售副总经理,负责小鹏汽车各城市端的市场运营和销售管理工作;3月13日,曾在高通工作的吴新宙也正式加盟小鹏汽车,出任自动驾驶副总裁,全面负责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美国及国内的整体技术路线规划、业务及团队管理。

从上述任命来看,小鹏汽车已形成从售前宣传、销售,到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规划、品质保障,再到售后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加码配套服务领域

小鹏汽车还在加速配套服务领域的布局。新京报记者在天眼查上查询到,3月11日,小鹏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广州小鹏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发生变更,由此前的1亿元变为2亿元,增资比例达50%。

3月18日,小鹏汽车宣布,布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武汉五座城市共计30座超级充电站正式投入运营。同时,该充电站也支持其他品牌电动汽车使用。据悉,目前已经投入正式运营的30座超充站中,平均每座超充站配备4-10根超充桩,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高峰期的充电需求。

负责超充网络布局的小鹏汽车高级副总裁肖斌表示:“不断深化小鹏汽车用户服务运营体系,构建智能出行生态圈,是小鹏汽车的企业愿景。超充网络作为小鹏汽车服务运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根据现有规划,小鹏汽车目前已在十多个一二线城市完成签约100座超级充电站,并将于2019年底前在近30个城市投入运营近200座超级充电站,未来三年里更将布局1000座超充站,把“城市核心区5至10公里小鹏超充全覆盖”的目标逐步落地全国各大重点城市。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小鹏充电体系已接入近10万个第三方充电桩,基本覆盖全国主要核心城市和道路,并将与超充站布局节奏同步,逐步接入更多全国主要第三方充电运营商。

规模化交付难 质量是关键

从上述情况来看,小鹏汽车一直在加速推动自身发展。在今年2月11日何小鹏给公司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提到,2019年是小鹏汽车的品质年、交付年、运营年,小鹏G3将进入规模生产和交付阶段。综合上述情况来看,约定的规模化量产交付时间在即。3月19日,新京报记者就量产情况询问小鹏汽车,其内部员工表示目前暂无相关量产信息发布。截至发稿时,小鹏汽车并没有传出规模交付的相关信息。

此前何小鹏曾多次强调“规模交付难度比造车难度更高”,这也是为何曾在造车多个环节跑在“第一”的小鹏汽车,在产品上市和批量交付上却相对较“慢”。

财通证券发布的汽车行业造车新势力调研和分析报告中提到,国内造车新势力普遍存在批量交付困难、造车进度缓慢,其原因主要与供应链不成熟、造车经验不足、行业本身的研发周期长等相关,创新又比较多,生产过程很难一帆风顺。

同时,随着传统车企在电动化及智能化上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再加上不断有新企业入局,2019年造车新势力遇到的外部竞争会更加激烈。

据财通证券统计,国内至少有50家新兴造车企业。另据华创证券分析,多数造车新势力选择了代工模式。但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即便选择的是代工模式,也存在存活难的问题。新能源产品要想立住脚,关键还要看产品品质。

除了外部竞争外,造车新势力的内部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财通证券分析师认为:“大多数造车新势力缺乏造车经验,大规模量产后大概率暴露制造、品控短板,召回或致命故障为造车新势力的未来埋下大量不确定因素。若要长久赢得消费者的追捧,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不管造车新势力是否已实现量产,量产及交付时间点对其未来发展影响不大,融资情况和产品质量才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

.

.

.

财经快报网 http://news.17car.com.cn/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