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购充电桩、共享汽车可“投资牟利”?别相信
2019-06-20 11:39:07 来源:广州日报
随着共享产品和经济的崛起,不少人也想在这个共享模式中分一杯羹,被一些号称可以“一个月回本,一年净赚十几倍”的共享电动汽车和共享充电桩投资项目吸引,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最后钱还没赚到,提供共享投资平台的公司也人去楼空!最终不得不走上司法途径来试图挽回损失。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莉
【案例一】
认购共享充电桩,一月就能回本?
中国之声日前刊播一则关于“共享充电桩”骗局。一家名为“上海顺骑共享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打着“共享充电桩”的名义吸引各地普通民众“认购”,宣称“一个月就能回本,一年净赚十几倍”。该项目号称:每根充电桩投资780元,基本每天可返利30元,一个月就能回本,一年可以净赚八千多。许多人被洗脑认为前景无量进行投资,转账后收到了一份电子认购合同,随后还领到了第一笔收益,但很快与该公司失去联系。据警方表示,该项目是个伪造各种证照、精心布置的陷阱,当前受骗的投资者来自全国15个省份,投资金额最大的13万元,最少的780元。但总涉案人数和涉案金额到底有多大难以估计。
【案例二】
车主“集资”投资共享汽车血本无归
全媒体记者留意到,同样的投资骗局还有共享汽车项目。一位董女士去年花十多万元“投资”了一个共享汽车项目,董女士投资的共享汽车需要挂到对方的名下(租赁公司),且还要购买一定数量的广告充电桩收益权。后来她发现,所谓购买的价值11万元的共享汽车(合约上写是北汽EC180)实际售价不到5万元,充电桩的报价也是虚高,最后,投资公司的人失联,董女士的钱也不知去向。后期警方联系到相关公司的负责人,该负责人却表示:他们并没有欺骗,只是因为公司没有做好,当前无法提供承诺的投资红利。而类似投资事件,早在2017年即在温州发生过。
【律师提醒】
披上“共享汽车”外衣的投资骗局都有共同点
全媒体记者留意到,类似的“共享汽车”“共享充电桩”投资项目骗局并不新鲜,但仍有人上当被骗。广东信德律师事务所的方律师告诉记者,消费者在付出真金白银投资之前,验证这些公司的真伪、了解一下企业的底细是基本常识。同时,对于所谓的认购合同或投资协议要细读,譬如共享充电桩案例中给投资者的所谓“电子认购合同”中,竟有“《中国人民合作法》”这类明显的“法律名称”破绽,只需要咨询身边学习法律的人士,或者网上搜索下相关词汇即可发现问题。同时,他提醒各位消费者,类似的骗局基本都会与“与时俱进”的政策、名词有关,要甄别一些投资项目的真伪,首先不要盲目跟风,警惕熟人介绍,更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能学点法律和投资知识当然最好。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1)“天河一号”破解超算运营难题 实现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