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 >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互联网+加上安全砝码

2015-06-04 16:05:3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青少年对网络安全设施很感兴趣。

6月1日,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此次宣传周由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团中央等10个部委联合举办。

随着信息技术的浪潮,互联网正有力地推动着人类发展的历史,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但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同时,“安全”问题也相伴而生。无论是个人信息泄露、密码被盗,还是商家企业遭受数据威胁、政府网站受到攻击,都属于“网络安全”、公共安全的领域。

本次安全周有什么新意和看点?本报记者来到了活动现场。

突出青少年安全教育

一位女学生跨上一辆酷炫的摩托车,转动手柄。她面前墙上的屏幕开始色彩变化,像是在一条长长的隧道中。然后闪出的是这样一些字眼:“以下哪种方式会使电脑中毒?”“什么是钓鱼网站?”……如果答对问题,场景就会进一步变化。

这是6月1日的中国科技馆。像这个女孩一样身着白色上衣、系着红领巾的人大附小的学生,正成群结队地在国家网络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里参观。由于面向青少年,所以这里的许多设施都做得轻松有趣。

比如为了告诉大家什么是钓鱼网站,一块电子屏上,就闪出了很多女生喜欢的韩国、日本、国内明星头像,但是只要你点击这些头像,就会发现有一些诱导性的不安全链接。用工作人员的话说,这是“抓住了用户的心理”,寓教于乐,能让青少年直观地认识到自己日常的使用习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6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79.6%;其中,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整体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安全意识较弱。

“青少年不应成为网络空间的受害者,而应该在全社会的呵护下,成长为传播‘网络空间正能量’的新兴力量。”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说。

公众网络意识有待提高

事实上,不只是青少年当中存在着互联网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

6月1日,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布了《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这份收集了超过25万份问卷的报告,得出了许多让人深思的结论——

比如,81.64%的网民不注意定期更换密码,44.42%的网民使用生日、电话号码或者姓名全拼等安全性较低的方式设置密码;超过六成的网民在离开时不锁定自己的计算机,超过五成的网民电脑没有开机密码,从不备份个人重要文件的网民占比则达到54.95%。

又如,有83.48%的网民网上支付行为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接近四成的网民使用没有密码的公共Wifi进行网络支付,42.55%的网民在使用公共计算机网络支付中没有消除上网痕迹。

报告同时显示,在我国,有55.18%的网民曾经遭遇网络诈骗,但及时报案的百分比只占12.35%。在60岁以上的网民中,超过三成表示遇到这种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理”。

同时,超过九成的网民表示,对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一知半解——他们选择了“了解一点”或者“不了解”的选项。

因此,如何普及互联网安全知识,如何让网络安全成为基数巨大的网民群体的自觉意识,培育中央网信办主任鲁炜口中“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新一代“中国好网民”,就成了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真命题。

“互联网+”时代更需安全筑底

5月,携程和淘宝相继发生因光缆被挖断而产生的大面积网络瘫痪问题,被网友调侃为“‘互联网+’还是抵挡不住传统产业的一铲子”;6月,境外黑客有组织地攻击中国政府网站;之前,铁路总公司的售票官网12306曾发生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

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证明,“互联网+”时代,首先需要加上的就是安全砝码。业内人士表示,在企业“跑马圈地”、重视积累用户数量的同时,也要把安全性能放在优先考虑位置,给用户提供更安全的使用体验。

因此,在本届安全宣传周的公众体验展上,就以“感知身边的网络安全”为主题,设置了不同的主题。

比如,在“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展区”,百姓可以走进各大银行的站台,听取如何防范支付隐患、如何辨别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链接;在“互联网+商务网络安全展区”,企业用户可以走进专业的信息安全公司,了解流量监控、网络攻防、应用管控等多种安全防护手段;而在“互联网+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展区”,百姓则可以看到,一旦智能城市的供电、供水、交通等控制指令被恶意篡改,城市生活就可能遇上大麻烦。

“互联网+”时代,更需安全筑底。如果没有加上“安全”,那么加上的别的行业可能都会根基不牢。从2014年开始举办的网络安全宣传周,就是为了在全民中唤起“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的意识。(记者 申孟哲)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