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 >

中国科学家首次摸底中国—东盟区域生态情况

2015-06-05 14:3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张素)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为中国—东盟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摸底。

监测结果发现,根据对影响区域生态的光、温、水和植被等自然要素的综合分析,中国—东盟区域可明显划分为9个类型。东盟地区光、温、水条件优越,光温生产潜力最高。中国内部生态环境状况差异大,华南和西南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良好,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差。

据测算,中国—东盟区域森林总面积为503.4万平方千米,其中东盟地区森林总面积为269.4万平方千米,人均森林面积为4307.8平方米。

此外,中国—东盟区域森林总生物量396.8亿吨,年固碳能力19.5亿吨。“中国和印尼的森林生物量分别占区域总量的41.0%和34.8%。人均森林生物量最高的国家则是老挝和文莱。”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对中新社记者说。

李加洪注意到,中南半岛北部和马来群岛的森林覆盖率高,固碳能力最强,生态环境状况最好。但中南半岛大部分农田区域和农林混合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固碳能力较低,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结果还表明,中国—东盟区域农业生产强度总体较高,大部分耕地种植比例大于95%,主要粮食出口国有泰国、柬埔寨、越南和缅甸,泰国人均大宗粮油产量约为659.4公斤。

科学家还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进行摸底,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澜沧江—湄公河总径流量达到4330亿立方米,其中澜沧江径流量占全流域总量的11.1%。监测发现,流域流量具有下游丰于上游、左岸丰于右岸的特点,而位于柬埔寨境内北部的洞里萨湖对湄公河下游的洪水调节作用显著。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所副所长李增元说,中国—东盟区域生态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差异显著,“文莱、马来西亚属于人均生态资源丰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李加洪告诉中新社记者,免费对海内外发布相关数据,“科研人员可以据此做科学研究,相关政府可以据此制定宏观政策”。(完)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