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 >

外资控股券商3家已就位 18家排队候场

2019-06-03 08:40:56 来源:证券日报

编者按:从2003年算起,合资券商在中国证券市场已走过15年风雨历程,2003年至2012年,十几家合资券商相继设立。但多年来合资券商多困扰于业务开展以及管理方式的“水土不服”,在国内券业市场难争一席之地。自2011年后的7年内再未有合资券商(不包括港资参股券商)获批新设。

随着2018年《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公布,外资进驻中国券业市场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仅一年多时间里,已出现3家外资控股券商。专家表示,比起从参股到控股到投资的布局路线,外资更希望创立新的外资控股公司。这也能看出外资对于布局中国市场仍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而外资与我国金融机构能否寻求最合理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道路,值得关注与思考。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对布局中国市场仍持积极乐观态度

■本报见习记者 王思文

随着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提速,证券业开放稳步推进,外资布局国内券业市场节奏也明显加速。自2018年4月28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以来,刚刚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监管部门审核增速,为外资、合资投行在国内市场发展发放更多“通行证”。截至目前,已有13家外资持股券商,其中有3家外资控股券商,相关持股变动深受市场关注。

与合资券商“分手”

并不代表外资退场

5月30日晚间,东方证券发布关于收购东方花旗证券部分股权的进展公告。公告内容有两方面:一是东方证券与花旗亚洲已于5月30日签订关于东方花旗证券33.33%股权转让协议,股权转让对价约为人民币4.76亿元,东方证券将以美元资金一次性支付交易对价。二是东方证券、东方花旗、花旗集团以及花旗亚洲正式签订终止协议,终止协议包括2011年至2012年期间各方签订的关于成立东方花旗、战略合作框架、业务支持与合作、商标和名称许可等相关协议。

实际上,东方证券在今年1月9日曾披露,公司于去年12月16日收到花旗亚洲《无意延长合资期限的通知》,希望不再延长东方花旗的合资期限。

若此次交易完成,东方花旗将正式告别合资券商头衔,成为东方证券全资子公司。近几年东方花旗证券业务上虽存在违规行为而受处罚,但业绩却在国内近十家合资券商中位居前列,尤其是投行业务。据公开数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东方花旗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11.55亿元、10.39亿元和8.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8亿元、1.88亿元和1.32亿元。

外资“撤离”合资券商的情况此前也有发生。2017年,国联证券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持有的华英证券33.3%的股权,华英证券正式成为国联证券的全资子公司。2016年,摩根大通退股一创摩根,33%股权由第一创业以3亿元接手,今年3月份,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核准设立,成为第二批证监会获批的外资控股券商。此前还有长江巴黎百富勤,财富里昂证券、海际大和证券等外资股东相继转让股权,暂退国内证券市场。

对于这类撤资现象,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后续还会出现。此前外资参股合资券商的持股比例较低,随着监管部门放开外资控股合资券商限制后,外资比起从参股到控股到投资的布局路线,更希望创立新的外资控股公司。这也能看出外资对于布局中国市场仍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外资设立控股券商节奏

明显加速

去年4月28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证券业对外开放时隔6年之后,有了实质性进展。随后外资设立外资控股券商获批节奏明显加快。

一年后,我国已有3家外资控股券商,分别是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其中瑞银证券以瑞银集团增持方式成为外资控股券商,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为核准新设券商。

证监会关于合资券商的新设审批速度也明显加快。据记者了解,自2017年8月底起后的近15个月的时间里,18家排队新设券商的审批情况未发生任何变化,直至2018年12月份,排队审批集中出现新进展。近日,联信证券、金圆统一证券、方圆证券、瀚华证券、华胜国际证券这5家拟设立的合资券商又一次收到证监会反馈,设立项目正式进入“第一次反馈意见”流程。按照一般流程,在第一次反馈意见后,申请人在按要求提交此次反馈材料后,一般还会有第二次反馈意见,之后监管会作出允许设立或不设立的决定。随着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提速,监管部门将给外资、合资投行在国内市场发展发放更多的“通行证”。

对于外资的进驻,国内券业格局将面临怎样的考验和变化。徐洪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市场的机会有很多,未来潜力很大,所以外资对布局国内金融机构市场抱有热情。不过,短期内,外资对头部券商没有大影响。目前,我国券商在金融创新、风险管控,中介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外资券商的加入将有利于对标学习,倒逼我国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即便未来5至10年内,外资券商市场份额会逐步扩大,但这不会威胁到我国金融稳定安全。相反,这会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规则,促进金融创新和风险管控发展,提升我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7年之痒”已过

中外合资再“牵手”

从2003年算起,合资券商在中国证券市场已走过了15年的风风雨雨。2003年至2012年,十几家合资券商相继设立。到了2005年年底,因券商综合治理等问题,外资投行参股内地券商被叫停,直至2007年12月份,相关监管部门对外资法规进行修订,外资参股中国证券公司才再度开闸,国内证券行业重启对外开放进程。随后4年,平均每年都有至少一家合资券商成立。2012年10月份,对外开放再迎新进程,外资在合资券商中的持股比例上限从1/3提高到了49%,但自2011年后的7年内却再未有合资券商(不包括港资参股券商)获批新设。

为何合资券商由蜜月期步入冷淡期,为何1+1难能大于2成为市场讨论合资券商结构的热点话题。某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合资券商发展得如此步履蹒跚与中外股东的理念不合及优势不同相关。合资券商虽然可以吸收到国际一流的股债业务经验,但国内本土大型券商的地域优势也不容小觑。此外,不少国内券商扎根本省投融资建设,为服务实体融资,而外方则望谋求控股权,实现跨国战略的愿景,经营理念常常无法一拍即合。”

但随着2018年外资股权结构再迎新进程,外资进驻中国券业市场的热情再次被点燃,外资、合资券商将迎来更多发展空间,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愿景也为我国吸引国际优秀的外资机构提供条件。截至目前,我国有外资股权结构的券商数量共13家。外资与我国金融机构能否寻求最合理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途径与道路,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