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 >

沪市首只“面值退市”股票 扣非净利连亏9年

2019-10-21 10:53:15 来源:证券日报网

都是“第一”,背后的内涵却决然不同。从曾经风光无限的“电子第一枪”,到沪市“面值退市”第一股,23年起起落落,如今,*ST大控却要落寞地作别A股,让人唏嘘。

沪市首只“面值退市”股票

在焦急地等待了近一个月后,10月18日晚间,*ST大控的六万余名股东等来了正式退市的消息。

*ST大控前身为大连显像管厂,创建于1975年,并于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历史上,公司也曾有过辉煌的过往,并赢得“中国电子第一枪”的美誉。不过,现在的*ST大控却落魄得多。自2019年8月22日至9月19日,在连续20个交易日里,*ST大控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触及强制终止上市的标准。9月20日,*ST大控正式停牌。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交易所将在股票停牌起始日后的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10月18日,15个交易日正式届满。

“公告估计在今晚上发出来,不管好坏结果,都会让(股民)用2天周末平复心!dquo;有投资者在股吧中如此表示。18日当晚,毫无悬念,*ST大控正式被确认为沪市首只“面值退市”股票。根据相关规定,10月28日起,*ST大控进入退市整理期,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将被交易所予以摘牌,股票正式终止上市,结束其A股生涯。

扣非净利连亏9年

*ST大控面临今天的穷途末路其实早有征兆,由于技术的升级迭代,在公司传统的显像管业务快速衰落后,转型不力,盈利能力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2005年到2018年的14年里,*ST大控扣非净利润有13年都是负值。自2010年起,公司扣非净利润已经连亏9年。面值退市,也不过是让其“走”得更快了一些。

数据显示,由于传统显像管电视逐步淡出消费者视线,自2004年起,*ST大控的传统业务盈利水平就呈下降趋势。2004年,虽然彩枪零部件、线路板、塑料品及模具等几块业务的收入较2003年还有所增长,但毛利率均出现大幅下滑。整体上,200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降低16.44%,净利润则大幅下降了30.89%。

受平板电视渐成消费潮流的影响,2005年*ST大控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刨除当年纳入的房地产业务以及投产的手机业务收入方面影响,公司实际可比产品收入较2004年减少了1.18亿元,毛利率也同步大幅下降。公司披露的2005年报显示,当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9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01亿元。自该年起一直到2018年,*ST大控扣非净利润仅在2009年盈利918.57万元,其余年份皆是亏损状态。

“现代电子加工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没有核心技术,未能顺应市场及时升级,错失了发展的机遇。”对于公司发展遇到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产业基础、有经验的技术工人都是有力的竞争优势,公司还是国内较早涉足手机业务的企业,但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有限。转型初期,公司把眼光和精力大部分放到了与主业关联度不大的房地产、金融等领域,战略不清晰,随着市场热度变来变去,最后只能是疲于应对保壳。”

新纪元没能带来“新纪元”

其实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市场,当初都曾对*ST大控寄予厚望。

大连市2006年开始筹划对*ST大控的控股股东大显集团进行改制。藉此,北京新纪元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成为大显集团的重要股东。当年,*ST大控的经营方向也做出了重要调整。2007年报中,*ST大控表示要打破原有单一业务结构,加大金融领域投资的战略部署,实施多条盈利模式,完成整体战略转型。主营业务要从现代电子加工业务扩展为现代电子加工、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能源开发等四大业务板块。

2007年11月份,在公司的战略转型资产重组网上路演上,时任总经理代威曾表示,要充分利用公司的区域电子加工优势,打造东北地区的“富士康”。不过现在回头来看,一路走来,公司离这个目标也是越来越远。

2011年.大显集团国有股权彻底退出,北京新纪元成为大显集团的控股股东,代威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一年的年报中,*ST大控表示要有的放矢地调整原有电子行业,不断扩大投融资渠道、积极促进企业转型。稳步搭建金融、矿产等具有潜在增长价值的产业,不断营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提升公司的获利能力。

不过新纪元的上位未能开启*ST大控的“新纪元”,虽然公司后来一直追逐热点,不断试水金融、期货、煤矿等题材,公司的经营状况却并没有得到改观。营业收入大幅下降,扣非净利润依旧连年亏损。2018年,*ST大控的主营业务收入仅为1.1亿元,已不及2011年的两成。

经营状况恶化,新纪元上位后的*ST大控也成了“坏孩子”,违规大户、财务报告频频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意见、内控薄弱、资金管理混乱、大额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多多的*ST大控频收警示函,被责令改正、行政处罚……自2014年以来,*ST大控及相关责任主体多次被证券监管部门采取监管措施。交易所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信息公示一栏里,自2014年8月15日起,涉及到公司的监管措施足足有29条。

数次自救未果

为避免退市,*ST大控也曾不遗余力。仅今年以来,公司就抛出多个投资收购计划,想借重组实现新生。2019年4月份,*ST大控曾提出要收购高登大酒店部分股权,但在交易所两轮问询后,公司最终终止了这次收购。6月份,公司又筹划用全资子公司上海昶御科技以现金方式收购梓宁建设集团100%股权,计划安排的资金来源为年初天津大通铜业承诺归还的预付款。不过临近最初承诺的还款日期,*ST大控却公告为防止还款后被执行划走,还款期限又延期到了今年年底。截至目前,这笔待偿还的款项仍无音信,此次重组最后也告吹。各种花式保壳,难见实际成效,投资者信心越磨越淡。今年4月份以来,公司股价接连下挫,并曾多日跌破面值。

因流动性不足的原因,未能在限定时间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给付义务,8月20日,*ST大控还曾公告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为“老赖”。虽然8月21日公司收盘价曾恰好站上1元,但随后公司的股价便一直徘徊在1元以下,且越跌越低。9月11日,*ST大控报收于0.83元,且已经连续15个交易日收于1元以下。9月12日对公司变得尤为关键。在这最后的紧要时点,9月11日晚间,*ST大控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将在未来六个月内进行增持。然而大势已去,9月12日,*ST大控换手率扩大至11.71%,资金夺路而逃,不到上午11时,股价就已被死死地压在了跌停板上,全天成交近亿元。公司将不得不接受命运的裁决。

退市不影响投资者索赔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条款显示,在作出是否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前,可以要求公司提供补充材料,补充材料期间不计入作出有关决定的期限,补充材料的期限累计不超过30个交易日。”前述业内人士表示,“15天届满就出正式结论,或许也表明,公司方面并没有提出有力的申辩。”

10月18日,*ST大控公告,公司的证券事务代表已选择离职。记者当日曾多次拨打公司的投资者联系热线,想询问公司是否会补充材料以争取保留上市地位,但电话已无人接听。

“交易所主要还是考虑退市的标准问题,如果符合退市标准的,一般都会退市,特别是像大控这种比较明显的情况。”江苏剑桥颐华律师事务所韩友维律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失去壳的价值,退市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对融资和资产重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投资者的维权判决并没有影响,目前大量案件已经在执行阶段。”本报记者 李勇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