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贝尔上市首年业绩“变脸” 净利润下滑逾七成
2018-03-19 09:39:41 来源: 中国网财经
上市刚刚满一年的高斯贝尔近期“烦心事”有点多。在经历了业绩变脸、因“高溢价”关联并购被湖南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和公开说明措施后,高斯贝尔还遭到了部分董监高人员的减持。
紧跟着一连串“利空消息”而来的是,高斯贝尔二级市场股价的接连走低。截至3月15日收盘,高斯贝尔每股报价14.44元,与一年前当天的收盘价相比跌去了近60%,市值蒸发35.72亿元。
上市首年业绩变脸 净利润下滑逾七成
公开资料显示,高斯贝尔是一家以数字电视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公司,2017年2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近期,高斯贝尔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1.76%;净利润1850.02万元,同比降幅高达71.36%。
反观高斯贝尔上市前的业绩,2015年和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43亿元和9.45亿元,同比增长0.39%和12.05%;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024.42万元和6013.06万元,同比增长率为60.3%和19.68%。
至于上市首年净利润出现“大变脸”的原因,高斯贝尔方面给出的解释是“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产生了较大的汇兑损失”。有股民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直言:“单纯的汇率就能对一个公司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那么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还有投资者表示:“按照这个逻辑,人民币兑美元如果继续升值,那么高斯贝尔的净利润岂不是没有好转的可能?”
一位来自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作为一家以境外业务为主的企业,应该有一套良好的外汇风险防范机制,‘套期保值’是目前多数企业采取的手段。”2017年半年报显示,高斯贝尔境外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超过80%。
“高溢价”关联并购 部分转让款进了高管荷包
业绩“成绩单”不太好看的高斯贝尔,近期还被湖南证监局采取了责令改正和公开说明措施。原因是在收购关联企业深圳市高斯贝尔家居智能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居智能”)时,部分收购资金流入了高斯贝尔多名董监高人员账户。
公开资料显示,家居智能成立于2005年12月,主要从事无线安防监控、家居智能终端设备和系统管理平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2017年8月31日,高斯贝尔宣布收购家居智能全部股权,交易价格约2.5亿元。然而,截至2017年6月30日,家居智能的净资产仅为4306.38万元,溢价率480.53%。
不过,湖南证监局下发的《采取责令改正措施决定》显示,在2017年6月前,家居智能有超过2000万元收入确认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同时少记了395.85万元的费用;另外还有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未进行披露。
而在收购过程中,根据湖南证监局调查,2017年9月26日,家居智能原股东欧阳健康、杨长义分别收到高斯贝尔第一次股权转让款1357.88万元、1357.56万元。两人次日分别又转出1022.68万元、1210.91万元至家居智能控制的公司员工个人账户。家居智能员工个人账户又于当天转出1157.08万元至王春等18个自然人账户,其中董事兼董秘王春146.65万元、董事兼总经理游宗杰125.7万元、独立董事雷宏83.8万元、监事会主席刘丙宇35.8245万元、董事长刘潭爱25.99万元、监事陈帆104.75万元、副总经理赵木林39.805万元、董事刘玮8.07万元。也就是说,高斯贝尔支付的并购资金中,有约570万元进入了上市公司8名董监高人员的荷包中。
虽然高斯贝尔给上述资金往来的解释是“私人借款行为”。但湖南证监局认为,王春、游宗杰、雷宏、陈帆4人在收购家居智能交易事项中,属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认定的“关联自然人”。在收购报告期内,上市公司董监高与家居智能主要股东之间的资金往来,可能造成上市公司对家居智能原股东利益的倾斜。董监高的上述行为不符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规定。湖南证监局要求上市公司对相关借款事项、公司收购股权事项履行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证券法规的要求等进行公开说明。
上市半年后变更IPO募投项目 已投的2千万或打水漂
那么对于一个年度盈利不到2千万的公司来说,收购家居智能的这笔资金是哪里来的呢?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高斯贝尔变更了部分IPO募投项目。高斯贝尔上市前的招股书显示,计划将IPO所募资金投向生产基地技术改造及产业化、全球营销体系网络建设、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生产基地技术改造及产业化项目拟投入募资金额约1.2亿元。
然而,在上市大概半年后,高斯贝尔发布公告,表示拟拟变更的“生产基地技术改造及产业化项目”的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高斯贝尔表示,截至2017年8月30日,该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为2554.71万元,而剩余的9408.11万元募资和45.13万元的利息将全部用来购买家居智能股权。
高斯贝尔在上市前的招股书中表示,“生产基地技术改造及产业化项目”预计完成时间为2018年3月31日,预测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4.96亿元,年均实现净利润4138.08万元。那么,计划投向该项目的近八成IPO募资已被抽走,该项目是否还能顺利进行?已经投入的2000多万是不是意味着打了水漂?中国网财经记者给高斯贝尔发去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时未有任何回复。
中投顾问研究员霍肖桦认为,“虽然募投项目变更近年来已成为常态,但公司在原项目筹划或建设期间会耗费较多人力、财力;而一旦项目变更,之前的努力势必付诸东流,造成资源浪费。”
联讯证券分析师杜明学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上市公司变更募投项目,需一分为二的看待。如果募投项目经过较长时间的拖延,市场预期确实发生改变,原项目无法实施或无必要实施,这样的变更无可厚非;但也有一些公司原本可能就只是借投资的名义,实为圈钱补充自己资金或买楼买物业,这样不仅会使公众形象会变差,遭到投资者反感;还有可能会影响公司今后的融资。”(记者 刘小菲)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1)“天河一号”破解超算运营难题 实现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