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股IPO >

中小板15年:业绩两位数复合增长

2019-05-27 11:56:21 来源:证券日报

评论

编者按:弹指间,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已经走过15个年头。这15年间,中小板上市企业从首批8家发展到近千家,股票市值接近深沪两市总市值的20%,业绩保持两位数复合增长,累计分红超4000亿元,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板公司通过IPO、并购重组、再融资,提升企业质量和发展后劲,不断强化板块直接融资功能。同时,中小板在设立之始即打造诚信之板理念,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及时修订上市规则、规范运作指引,率先实施分类监管,持续强化对公司、中介机构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退市主体责任。此外,中小板积极倡导社会责任,大批中小板上市公司在稳健发展的同时,在分红、环保、扶贫等领域发挥示范效应。

未来,中小板将继续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己任,致力于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做出新贡献。

■本报记者 姜楠

15年前的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设立,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正式开板。新和成、江苏琼花、伟星股份、华邦制药、德豪润达、精工科技、华兰生物、大族激光等8家公司在这一天挂牌,成为中小板首八家上市公司。

十五年春华秋实,中小板企业借资本市场之力,抓住发展机遇、克服困难挑战,勇担历史使命。15年来,中小板公司业绩保持两位数复合增长,培育了一大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海康威视、比亚迪、科大讯飞等一批对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脱颖而出。

砥砺成长篇

研发强度支撑创新前行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自主创新是重要驱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回顾15年发展历程,中小板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主业核心竞争力,激发企业人才创新活力,在创新引领下持续释放增长动能。

据统计,截至2019年4月30日,93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共有715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375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占比分别达到77%和40%。其中192家公司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4家公司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9家公司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68家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借助资本市场这一重要的融资渠道和资源整合平台,众多企业实现产品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为发力新经济、打造新动能积蓄力量。中小企业板自成立以来,吸引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近5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的复合增长率为25.3%,研发强度持续保持在2.5%以上并逐年提升。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1463.2亿元,平均研发支出1.68亿元,同比增加24.8%,研发支出占同期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为3.17%。从行业来看,信息技术业平均研发支出2.69亿元,研发强度9.84%,居所有行业之首,教育业、制造业的研发支出水平和研发强度也远超其他多数行业。从公司来看,有6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162家公司的研发支出超过2亿元,其中比亚迪、海康威视、苏宁易购等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分别达85.36亿元、44.83亿元和28.99亿元。

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中小板公司在各自行业建立起竞争优势,大部分公司已发展成为细分行业龙头。据统计,中小板共有443家公司的主导产品在所属细分行业的国内市场位列前三,155家公司的主导产品在所属细分行业的国际市场位列前三。细分行业龙头公司2018年平均研发支出2.26亿元,同比增长27.06%,研发强度4.27%,比去年同期增长0.31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板15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持续的研发投入、积极不懈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上市公司谋求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力量源泉。

2018年,中小板高新技术企业平均实现营业收入42.24亿元,同比增长14.15%,平均实现净利润1.41亿元,收入和利润总额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9.08%、10.34%;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平均实现营业收入45.80亿元,同比增长16.87%,平均实现净利润1.55亿元,收入和利润总额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1.92%、12.37%。

在创新引领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公司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迅速成长,形成“老中有新、新中更新、新老融合”多点突破的新发展局面。

其中,科大讯飞在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的研究攻关上加大投入,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获得十二项“国际第一”;立讯精密在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49.89亿元,研发强度持续上升,2018年内新申请专利244项,取得专利授权238项,凭借稳定持续的研发投入,稳固行业领先优势和地位,实现经营业绩的常年稳定高速增长。

制度建设篇

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建设

市场化和法治化是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经验,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15年来,中小板砥砺前行,始终沿着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向,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规则体系,助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坚持市场化原则,增强市场流动性。股票流动性是资本市场繁荣稳定的保障,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作为资本市场交易的基础制度,在确保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同时,对保护投资者交易权利、维护公平交易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部分上市公司以各种理由申请停牌,出现随意停、任意停、长期停,甚至虚假停牌的现象,牺牲投资者正当交易权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中小板主动适应市场和监管形势发展,深入市场基础制度研究,落实停复牌制度改革,牵头制定《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4号: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引第2号——停复牌业务》等规则,引导上市公司合规停复牌,分阶段披露,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目前,中小板公司停牌家数已降至个位数,除*ST百特外平均停牌时间均不超过10个交易日,取得良好效果。

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提高信息披露针对性。15年来,中小板积极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在总结行业运行规律和风险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投资者需求参与制定了包括民用爆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快递服务、零售等12个行业的信息披露指引,从行业特征、公司业务、核心竞争力等多维度对信息披露进行规范。行业指引涵盖160余家上市公司的行业信息披露,有效提升了信息披露的深度与精度,有助于投资者获取针对性信息、理性做出投资决策。如民用爆破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且受政府严格监管,指引强化了产能、许可资质、安全生产事项的披露要求;快递服务业量件多单价低、淡旺季业务量变化大,指引针对行业特点要求行业公司每月披露报告期快递发件量及单票业务收入情况,分析变动原因。

严肃惩处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中小板积极践行一线监管职责,在日常监管中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004年以来,中小板共作出纪律处分378次,涉及上市公司147家,包括公开谴责32家、通报批评115家,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违规买卖股票、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违反承诺、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等。从监管效果来看,中小板以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为重要抓手,及时发现、严肃惩处市场各类违规行为和主体,有效增强监管威慑力,提高市场主体合规意识,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对于净化资本市场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优胜劣汰、完善市场机制意义重大。中小板结合上市公司退市监管实践,参与研究完善退市制度的思路和方案,持续推动退市制度改革。一是完善财务类退市指标,新增市场类退市指标,形成了多元化、市场化的强制退市指标体系;二是建立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及五大安全领域的重大违法等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机制,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三是建立健全主动退市制度,丰富退市制度内涵;四是建立退市整理期制度和重新上市制度,完善退市相关配套机制。

2018年10月16日,长生生物主要子公司因违法违规生产疫苗,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并罚没91亿元,在重大安全领域存在违法行为。2019年4月30日,众和股份披露2018年年报,暂停上市后出现业绩亏损、净资产为负的情况,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有关规定,深交所及时启动对长生生物强制退市机制,对众和股份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在此过程中,中小板切实担负起退市主体责任,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净化市场环境,提升市场质量。

市场建设篇

持续分红和股权激励引领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对培育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股票市场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股权激励为上市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是实现员工与企业和谐共赢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中小板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意识持续增强,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稳步增长。

现金分红家数与总额稳步增长。中小板成立15年以来,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4428亿元,约占累计净利润的30%。2014年至2018年,中小板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和金额稳步增长,现金分红公司家数平均占比达76%。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937亿元,12家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超过10亿元。

海康威视自上市以来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连续10年实施现金分红,2018年度分红总额56.1亿元,位居第一。近三年,海康威视累计现金分红139亿元,是其首发募集资金34亿元的4倍;宁波银行是首家中小板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上市以来连续11年实施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132.41亿元。2016年至2018年分红总额分别为13.65亿元、20.47亿元、20.83亿元,逐年稳步增长。

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助力公司成长。中小板成立15年来,共推出股权激励计划802家次。2018年,128家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较2016年、2017年的86家、110家呈持续增长趋势,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遍布化工、计算机、互联网、医药等32个行业。截至2019年4月30日,累计有379家次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苏泊尔自2004年上市以来,于2012年、2013年和2017年先后3次推出股权(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累计向核心技术人员、管理层员工共计近400人次授予限制性股票近2000万股。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打造了一支具有主人翁意识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队伍,成为目前国内著名炊具研发制造商和厨房小家电领先品牌。

中小板成立以来,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现金分红、灵活运用激励措施,推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及员工分享共赢,促进公司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大做强。

提质增效篇

并购重组助推高质量发展

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最具效率和活力的工具之一,一直以来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中小板整体并购重组交易活跃,15年来,上市公司累计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429单,交易金额合计8349亿元,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产业逻辑、改革示范性,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组案例。

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协同性强。深耕主业、围绕产业整合进行并购重组一直是中小板重组主流,中小板超过六成的重组方案为产业升级或上下游并购,产业协同性强,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持续发挥。

评估增值下降,市场回归理性。经过对“忽悠式”“三高类”重组乱象的整治,中小板上市公司重组盲目追逐热点的情况明显减少,估值体系逐渐回归理性。近三年,中小板上市公司重组标的平均增值率持续下降,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12.1倍、6.9倍、4.9倍。高溢价方案数量和占比持续下降,增值率10倍到20倍的重组2018年为5家,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20家和13家。游戏、广告及互联网营销、影视等行业标的估值仍相对较高,但数量明显减少。

全力拥抱新经济,践行国家战略。中小板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通过并购重组主动投身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一批创新型、成长型公司打通融资渠道,注入增长动力。近三年来,中小板有近三分之一的并购标的涉及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疗等领域。

实施海外并购,推动“走出去”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中小板上市公司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近三年来,中小板上市公司共披露22单跨境并购重组,涉及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通过海外并购,上市公司既能提高业务和管理的国际化水平,也可以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形象。

服务产业转型,支持供给侧改革。中小板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并购重组审核流程,加强培训服务,鼓励传统过剩产业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近三年来,30余家中小板公司置出落后产能,注入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业务或资产,产能出清迈出实质性步伐。如中原特钢受钢铁行业去产能影响,近年持续大额亏损,通过重组转型为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公司,有效解决发展问题;快递行业龙头顺丰快递、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均通过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置换的模式汇聚中小板,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回首过去,中小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促进并购重组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展望未来,中小板将继续和各方共同努力,优化并购重组市场环境,持续做好并购重组有关服务,助力上市公司充分发挥机制优势,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社会责任篇

产业扶贫志智双扶互利共赢

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中小板上市公司正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与扶贫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兴办实业、开展培训、参加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推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生态扶贫等多项精准扶贫项目。据统计,中小板公司2018年累计扶贫投资金额73.31亿元,带动123830人脱贫。

产业扶贫,建立互惠共赢长效机制。产业扶贫是中小板公司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中小板公司在深耕细分行业的同时,注重结合自身主营业务及产业优势,与地方实际情况相融合,因地制宜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发展,建立互惠共赢的长效机制,具有可持续性,扶贫效果较为显著。

2018年度,中小板公司投入产业发展脱贫项目的资金累计56.88亿元,带动74223名群众脱贫;推出产业扶贫项目424个,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其中农林产业扶贫项目279个,占比过半。产业发展脱贫项目形式多样,各有亮点。农林行业结合贫困地区气候、环境等特点,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为重点。金融行业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从优化资本市场服务、创新产业脱贫方式出发,为农林产业扶贫提供新思路。

志智双扶,深层次激发脱贫内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中小板上市公司在不断为贫困地区群众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通过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及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激发贫困群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注重培育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2018年,8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投入资金6470.14万元,111家公司为资助贫困学生投入资金4772.4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851人。此外,还有49家公司累计为54097名贫困群众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多措并举,回馈社会助力民生发展。中小板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健康医疗、生态保护、兜底保障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回馈社会。2018年,中小板公司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生态保护方面共投入8.04亿元,较上年同期投入增加12%。

此外,中小板公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华英农业、金风科技通过推广生态产业模式,以建立生态养殖合作社的方式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经济收入;华林证券积极推动绿色能源扶贫事业,参与光伏电站扶贫建设项目,提高生态脆弱贫困区的扶贫效益。

15年成绩单

诚信

中小板开板伊始,坚持“打造诚信之板”理念,先后发布与诚信建设相关的系列规则,率先建立诚信档案系统,把诚信建设作为板块建设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把好一线监管职责关,立规矩、明底线,督促上市公司持续提高规范运作意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多措并举深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

监管

率先实施分类监管,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公司施行差异化监管。配合“刨根问底”式问询和监管公开,紧盯高风险公司和重点问题,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业绩变脸、股票平仓、控制权争夺、媒体质疑等事项主动出击,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引导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15年来累计向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发送监管函件近2万份,及时向市场传递监管信息和监管理念,有效规范信息披露,筑牢监管的第一道防线。

紧跟市场热点和需求变化,及时修订上市规则、规范运作指引,参与制定12个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出台现金分红、高送转、停复牌、股份质押等规定,扎紧制度的篱笆,严防热门题材投机炒作。

持续强化对公司、中介机构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15年累计作出纪律处分378次,处分上市公司147家次,并在深交所网站公开纪律处分措施,警示其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督促中介机构履行好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

市值

截至2019年5月17日,中小板932家公司总股本8,646亿股,累计总成交金额197.91万亿元,股票总市值8.6万亿元,约占深沪两市总市值的16.42%,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融资

截至2019年5月17日,中小板932家公司IPO累计融资6,109亿元,累计股权再融资1.6万亿元。其中,340家公司上市后融资超过2次,58家公司上市后融资超过4次,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不断强化。

研发

截至2019年4月30日,93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共有715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75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占比分别达到77%和40%,其中192家公司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4家公司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9家公司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68家公司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近5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5.3%,研发强度持续保持在2.5%以上并逐年提升。

分红

中小板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超4,000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的三成。2018年,12家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超10亿元。其中,海康威视2018年以超56亿元的现金分红位居榜首,连续10年实施现金分红,累计分红207亿元,是首发募集资金的6倍。

扶贫

截至2019年4月30日,中小板共有243家公司披露2018年度精准扶贫信息,累计扶贫投资金额达73.31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投入3,016.87万元,累计带动123,830人脱贫,平均每家公司帮助510名群众脱贫。与往年相比,中小板上市公司2018年参与扶贫的公司家数、投入金额、扶贫效果均有大幅提升。

绿色

截至2019年4月30日,中小板共有243家公司披露2018年度精准扶贫信息,累计扶贫投资金额达73.31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投入3,016.87万元,累计带动123,830人脱贫,平均每家公司帮助510名群众脱贫。与往年相比,中小板上市公司2018年参与扶贫的公司家数、投入金额、扶贫效果均有大幅提升。

税收

2004年至2018年,中小板公司累计上缴税收14,632.55亿元,平均上缴税收金额从3,253.66万元增长到24,546.66万元,复合增长率为14.22%。

就业

2004年至2018年,中小板公司累计提供2,797.29万个就业岗位,平均每家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从2004年1,088个增长到2018年4,210个,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44%,在创造就业、促进和谐社会等方面均贡献了自己坚实的力量。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