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股IPO >

再融资批文“空窗”三周IPO减速

2019-07-17 13:18:0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再融资批文已经停发有三周时间了,无论定增抑或可转债品种,最近一单可转债批文追溯到6月24日;与此同时,IPO批文发放数量减少,从过去平均每周3家,到如今每周2家。

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各方对科创板开市给予较高的期待,监管层频频发声坚持市场化。

在战略新兴企业获得镁光灯追随的同时,另有一部分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再融资批文已经停发有三周时间了,无论定增抑或可转债品种,最近一单可转债批文追溯到6月24日;与此同时,IPO批文发放数量减少,从过去平均每周3家,到如今每周2家。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再融资与IPO批文速度下降,可能与科创板集中融资相关,体现出监管层稳定市场的用意。企业融资及科创板对A股带来抽血效应的话题,再度被业内广泛讨论。

再融资批文现空窗期

同样为融资市场,再融资以及IPO并无科创板的热闹气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发现,除发债以外,再融资已连续三周未有批文了。最近一次可转债批文是白云电器(603861.SH),其于6月21日获得,而最新定增批文则出现在6月18日,相关公司为正邦科技(002157.SZ)。

7月16日,一位有再融资项目已经过会的上市券商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次等待批文时间已经超出预期。

“一般而言,再融资项目从过会到拿批文需要约1个月时间;如今市场连续三周零批文超出预期,这意味着合计可能要等上2个月。” 他表示。

根据证监会公开资料显示,截至7月11日,再融资项目中,“已过会”企业已经多达45家。

无独有偶,另一主流融资品种的批文节奏也出现放缓。

A股IPO批文发放数量已经出现下滑。根据记者统计,连续三周以来,证监会每周只下发2家IPO批文。而5月1日-6月21日期间,除有一周2家以外,每周平均有3家获批文,最多一周能有4家。

对于再融资以及IPO批文减速的原因,上述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可能与科创板有关。

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也有相似观点,“7月25家科创板企业集中募资,监管层可能担心有‘抽血效应’,所以暂缓再融资批文的发放。”

公开资料显示,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计划募资金额为310.89亿元,实际超募,最终募资额合计为370.18亿元。

以2018年IPO募资情况作为参照的话,105家企业的募资总额1387亿元,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的募资额占去年全年A股IPO募资总额的26.69%。

对于全A而言,若加上科创板融资,是否会超出以往募资水平?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Wind往月股权融资数据,今年上半年以来,4月募资规模最大,达到1684.94亿;1月与2月募资总额也在千亿以上。7月截至目前实际落地募资有962.61亿,若加上科创板募资,约为1330亿。从数据可看出,单月融资仍在市场接受范围内。

“批文下发暂缓,应该是监管层出于呵护市场的初衷。”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分析。在他看来,再融资批文不会出现实质性暂停,但停发多久无法预计。

机构热议抽血效应

无论是IPO抑或再融资,企业融资问题向来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紧张的话题,“抽血效应”再度被讨论。

A股市场表现来看, 7月以来大盘走势疲软。尽管15日一度出现大幅上涨,但从整体成交量来看,上涨动能不足,当天两市合计成交4224.39亿元,16日成交缩量,两市合计成交3524.42亿元。

深圳一名私募基金合伙人表示,“现在市场是存量资金博弈,近期讨论最多的就是科创板开市会不会抽血A股;如果IPO和定增发的也比较多,投资者风险偏好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有投行人士表示,从往年情况来看,只要股市出现低迷行情,市场上就会出现暂停新股发行的声音。

前述深圳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新股发行不是市场下跌的原因。“从历史情况来看,新股暂停后股市表现有涨有跌,所以两者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暂停新股不能彻底改变股市下跌的原因。”

在他看来,随着近年来直接融资的重要性逐渐提升,监管层会比以往更坚持新股发行常态化。

如果说,目前再融资和IPO批文缓发能安抚A股投资者心理,那么科创板开市对投资者而言是另一个隐忧。近期科创板对A股有多大程度的分流,被市场广泛讨论。

天风证券研报中指出,初步预计,科创板开板首日可形成331.23亿成交额,这部分交易额预计将对存量资金形成一定占用,从而对市场流动性将产生冲击。考虑到科创板将不设涨跌幅限制的时间延长到上市后5日,预计科创板上市的首日对市场资金的占用可能要小于预估的300亿规模,但上市5日后对流动性的冲击可能会更大。

广发证券研报则认为,分流效应有限可控,“悲观情形下,我们预计首日成交金额约为265亿,考虑实际换手率大概率可能低于预期,分流效果可能进一步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