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股IPO >

华绿生物拟二度冲击IPO 过度依赖单一产品

2020-03-09 11:03:03 来源:投资者网

从金针菇的日产量看,华绿生物排在行业第四,近年来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公司还面临着对单一产品的高度依赖、毛利率不稳的压力,若金针菇市场出现不利因素,将会明显影响公司的经营和盈利水平。

《投资者网》张伟

有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业,也有公司拟发新股,而且还不止一家。比如吃货们不能或缺的金针菇行业。

2020年1月14日,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绿生物”)在证监会官网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据招股说明书,该公司拟公开发行新股数量不超过1459万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厂技术改造项目、泗阳华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年产3万吨真姬菇项目中,投资总额达7.28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网》发现,目前A股市场已有三只金针菇概念股,分别是雪榕生物(300511.SZ)、众兴菌业(002772.SZ)和豫园股份(600655.SH)。若华绿生物此次IPO成功,将成为第四家食用菌类上市公司。

据官网信息,华绿生物成立于2010年6月,致力于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总部位于江苏泗阳。现有江苏、重庆两个菌类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金针菇、真姬菇(包括蟹味菇、白玉菇)两大类产品。金针菇是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最主要来源,2016—2018年,产量分别为4.56万吨、6.28万吨、7.49万吨,在全国工厂化规模生产中金针菇企业中排名第四。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前6个月(下称“报告期内”),华绿生物的金针菇销售收入分别为2.56亿元、3.22亿元、3.59亿元和2.53亿元,在当期主营收入中,金针菇的占比分别为96.4%、92.5%、91.1%和91.8%,其余收入来自真姬菇销售。

若看其收入结构,不难发现,近年来华绿生物超9成营业收入来自金针菇产品,该公司呈现出对金针菇产品的高度依赖,若此单一市场出现不利因素,将会影响其日常经营和盈利水平。

华绿生物也意识到了产品单一的风险,并表示,“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可能导致金针菇销量减少,另外市场竞争也可能导致金针菇的价格下跌,公司若不能及时应对,则可能面临因产品集中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

面对这种情况下,华绿生物希望在提高金针菇产量的同时,也增产真姬菇产量。此次募资用途显示,除了拟募资3亿元对现有的“一厂”、“二厂”进行技改,华绿生物还打算募资4.28亿元建设一个年产3万吨的真姬菇生产项目。

开源证券食品行业分析员袁伟涛认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都比较高,需要重金投入,要在金针菇之外提升其他菌类的产能,华绿生物除了自筹资金,通过上市融资是可行办法之一。”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华绿生物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66亿元、3.48亿元、3.94亿元和2.7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65亿元、0.56亿元和0.60亿元。可以看到,华绿生物的营收规模虽然不算大,但其净利润则相对稳定。

而华绿生物的拳头产品金针菇,其毛利率也不稳定。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金针菇的毛利率为36.19%、27.65%、23.21%和29.47%,在2016年至2018年明显下滑。

华绿生物表示,“由于参与者众多,食用菌的供应量随之增多,竞争日趋激烈,导致食用菌的价格不断下滑,再加上食用菌生产原材料成本的走高,两种因素之下影响了金针菇的毛利率。”

近年来,食用菌行业工厂化企业产能急速扩张,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落后产能逐步淘汰,优势龙头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也进一步提升,食用菌行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投资者网》发现,这并不是华绿生物首次寻求从资本市场融资。公开资料显示,华绿生物曾于2015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12月退市。而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华绿生物还因未按时披露年报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股转系统”)出具过警示函。

据多家媒体报道,2017年6月,华绿生物因未在2016年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编制并披露年度报告,股转系统对华绿生物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同时对华绿生物及华绿生物董事长、董事会秘书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

而在被股转系统警示后没多久,华绿生物就选择从新三板退市,并于2017年12月15日首次向证监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结果在2018年3月30日被终止审查。

近年来,食用菌行业经过产能的急速扩张,市场竞争状况更加激烈。如今再冲刺IPO,华绿生物选择的目标是创业板,公司如何面对行业竞争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金针菇产量主要集中于雪榕生物、众兴菌业、如意情(豫园股份旗下公司)和华绿生物。其日产能分别为1140吨、775吨、363吨和327吨,这四家公司合计占据国内市场36%的份额。

从产量上看,华绿生物与雪榕生物差距较大,而与众兴菌业、如意情不相上下。

袁伟涛认为,“现在食用菌栽培行业的竞争主要取决于工厂规模和技术水平,一些工厂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弱的食用菌栽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甚至会被淘汰。作为行业第四,华绿生物只有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提高产能,才能形成对前面几家上市公司的追赶。”

那么,对华绿生物而言,如何降低对单一产品的过度依赖,提升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无疑将成为下一步破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