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股IPO >

从“妖股”到退市 聚美私有化退市有何动作?

2020-04-16 14:44:36 来源:北京商报

聚美于4月14日宣布完成私有化,将正式从纽交所退市。近两年的电商市场中,聚美犹如走过场一般,没有过多的引流尝试,作为垂直平台,也曾涉足娱乐领域、投资共享经济,尽管也有过“惊鸿一瞥”,但在美妆市场的存在感终究越来越低。此次私有化退市之后,聚美还会有何作为?

从“妖股”到退市

私有化退出资本市场

按照最新发布的消息,聚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美”)完成与买方的合并。据悉,聚美与母公司、买方团于2020年2月25日签订了协议和合并计划。由于合并,聚美不再是上市公司,成为买方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对于聚美私有化后的发展规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私有化公告”中的联系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另外,记者通过邮件采访公司并发送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回应。

一位投资行业的专家表示,美股对业务模式清晰的公司更具好感,但聚美并不具备这类条件,“聚美退市是必然的”。

早在1月12日,聚美的买方团便提出私有化要约,拟用每ADS 20美元的价格收购未持有的股份。截至4月15日,聚美总市值约2.27亿美元,较巅峰值56.5亿美元缩水近96%。

峰值后,股价一路直降,也多次引起退市风波。早在2016年,聚美便提出过私有化方案,却不了了之。彼时,聚美优品CEO陈欧提出以7美元的价格对聚美进行私有化,遭到股东的强烈抵制,因为7美元的私有化价格不及聚美发行价的1/3。

在聚美优品第一次宣布私有化之后,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开始节节败退,2016年净收入为1.42亿元,2017年则亏损3700万元。与此同时,聚美的股价曾一度在3美元左右,这让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要约失去了实际意义。2017年时,聚美撤回私有化方案。

聚美业绩的“难堪”仍在继续。在正式退市前,聚美没有发布2019年年报数据。2018年年报显示,商品销售收入为33.59亿元,这个数字相较于2015年的“商品销售”规模减少约52.78%。

从影视到共享

投资分散 舍本逐末

聚美2018年年报显示,新业务营收9.3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已达22%。其中,服务及其他收入为9.29亿元,同比增长约9倍。服务及其他收入包括市场服务和移动电源共享服务,以及电视剧制作业务收入等。

值得注意的是,聚美投资共享充电宝一事曾遭王思聪质疑,事件登上热搜。共享经济热度已过,这些流量并未向聚美的主营业务“输血”。

除此以外,聚美错过了太多的流量红利。近来,电商巨头在微信拉起了“内购群”,部分内购群带有分销属性,通过激励机制在微信中进行销售拉锯战。在这场暗战中,并未出现聚美的声音。

聚美优品App的社区内容板块也逐渐搁浅。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发现,该板块中,经平台官方认证账号——“聚美福利君”的内容更新时间暂停在2020年2月6日,多数内容的点赞量为几百个,最后一条视频发布日期为去年6月。

此前,聚美的“视频”业务尚未积攒人气便按下暂停键。北京商报记者在聚美优品力推直播时,随机关注的达人账号已经处于停更状态。在“我的关注”中仅能看到“幸存”的视频,而通过搜索方式已无法找到相应的直播或是达人账号。

一位从事电商店铺运营的业内人士表示,多数内容的点赞数不过万,内容中鲜少推荐商品,这意味着社交内容为聚美优品转化流量的作用有限。

从22.1%到0.1%

聚美电商业务掉队

除了业绩,聚美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下滑。第三方机构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聚美的市场份额达22.1%。相比之下,2014年,聚美的市场空间为0.6%;直到2019年三季度,聚美优品的市场份额只有0.1%。

不只是聚美自我供给不足,电商巨头也在将资源向美妆领域倾斜。近两年来,电商巨头纷纷推出美妆节,让美妆行业的销售竞争日趋白热化。而流量基础厚实的电商巨头入局,也让美妆电商的赛道愈发拥挤。

竞争之下,总有出局者。彼时,乐蜂网曾是聚美的强劲对手之一,在去年9月,乐蜂网正式停止运营。这也反映了垂直电商在各大巨头洪流下艰难生存的现状。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认为,一般来说,垂直类电商平台与综合型电商平台分别面向不同的客群,可以并存。国内电商领域则呈现综合类电商平台收购垂直类电商平台,或综合型电商平台入股垂直类电商平台的情况。中国消费者青睐市场份额较大的电商平台,这些平台有大量的活跃用户和交易额,增长活跃用户是垂直平台最难突破的瓶颈。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表示,聚美的投资过于分散,当下应该选择适当收缩投资,瞄准有回报的项目。聚美走上下坡路,与平台曝出假货有着密切关系。如果聚美能够在正品、口碑方面重新树立起形象,可以“小而美”的垂直平台存在、经营。(记者王维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