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股IPO >

影响1300万保险业者的4大趋势 增量市场开拓难度加大

2020-04-30 14:55: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有观点说,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来全球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发生得猝不及防,又逐渐蔓延至全球。

也有观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表面看是黑天鹅,实际却是灰犀牛,原因在于,其对于全球经济版图乃至社会政治格局都将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并非短期所能消除。

对于国内保险业而言,这种影响已经感同身受,而无论是暂时的影响还是长期的影响,势必会传导至国内1300万保险业直接从业者。

注:根据保险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报告》,截至2017年底,保险公司职工数118万有余;另据银保监会中介部主任姜波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国内保险公司个人代理人800多万,专业代理机构销售从业人员334万,经纪机构执业人员23万,公估机构执业人员2万。不考虑近两年行业扩容带来的人力增长,这意味着目前保险业直接从业人数约为1300万左右。

宏观经济下行,成保险业发展最大的现实环境,且影响料将持续数年

一季度GDP增速“-6.8%”,这是国内经济的真实反映,也是保险业发展所面临大环境的真实写照。

在经历了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保险业渐渐做好了GDP“中高速”发展的准备,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期望值进一步压低。宏观经济下行,绝大多数行业发展都将承压,保险业也不能置身事外,一季度,这种压力已经分外明显。

按照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披露的数据,一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是1.67万亿,同比仅增长了2.3%,增幅同比下降了13.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增幅同比下降了7.7个百分点,人身险增幅同比下降了15.22个百分点。

尽管保险业同比增速依然高于GDP增速,但相较去年同期,增速已经大幅回落,预计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负面影响大幅减弱,GDP增速以及保险业增速将强势反弹,但受到国外疫情蔓延的持续影响,GDP增速仍将面临巨大压力,而这也将直接影响到保险业发展。

最直接的影响,客户没钱了。

经济下行之下,对大多数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尤甚,而中小企业主往往是银行、保险公司的主力客群之一,这类客户的减少,对保险公司的影响显而易见。

即便是工薪阶层,经济下行之下,失业率提升,收入增速势必受到波及,也会直接影响其消费决策,毕竟保险并非刚需产品。

对于人身险公司负债端而言,储蓄性质的年金险首当其冲,明显不好卖了。

对于财产险公司负债端而言,多种业务类型也显著承压:

新车销量严重下滑,新车保费增速受到严重影响,因为停驶,申请保单延期的车辆也明显增加,一季度车险保费1939.38亿元,同比减少2.74%。

经济景气度下降,工程保险、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乃至意外险等发展都严重承压,甚至出现负增长。

社会违约概率显著增加,保证保险赔付率明显提升,一季度同比提升50%,保险公司不得不全面收紧此项业务。

新冠疫情正悄然重塑着保险公司的业务端,更重要的是,其今日对新单保费的影响,在未来还将持续,演变成对于续期保费的影响,在更长的时期内影响保险业发展数据。

市场利率中枢快速下行,保险公司投资端压力倍增,利差损风险显著加大

负债端本已艰难,但投资端面临的压力一点不比负债端少,甚至更加明显,更加直接,市场利率中枢快速下行,保险公司投资端压力倍增,利差损风险正显著加大。

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央行已经先后三次实施降准:

首次降准在1月1日,央行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

第二次降准是在3月13日,央行宣布3月16日起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4月3日,央行三度降准,决定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同时宣布将下调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这是央行2008年11月份以来首次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

多次降准的目的显而易见,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不断的降准之下,却对于保险业投资端带来巨大压力。

尤其是疫情加剧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有人说,2020年的资本市场是“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股神巴菲特活了89年也仅见过一次的美国股市熔断“名场面”,吃瓜群众却一连见证4次,原油期货价格甚至跌至负值,更是前所未见。

这些做梦都想不到的场景真实的发生了,也真实地加剧了险企的投资端压力。从上市险企一季报来看,这种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中国人寿,一季度总投资收益率下降1.58pct至5.13%,净投资收益率达4.29%,同比小幅下滑0.02pct。

中国平安,一季度净投资收益率3.6%,同比下降0.3pct;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4%,同比下降1.7pct。

中国太保,一季度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2%,同比下滑0.2pct;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5%,同比下滑0.1pct。

投资收益是影响险企利润表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从一季度的表现来看,全年净利润下滑已经无可避免。

投资收益下行也将影响保险产品格局,长期来看,储蓄型产品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为减少敏感性,险企也必将加大保障型产品销售力度。

更重要的是,市场利率中枢的下滑将加剧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尤其保险产品具有一定逆周期属性,在市场利率下滑的背景下,银行理财等产品收益率快速下降,而储蓄型保险产品相对收益率较高,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险企负债端压力,但也将进一步加剧险企投资端负担。

现代生活方式被极大改变,险企被迫加速线上化,加大科技投入成长期趋势

除了显而易见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保险行业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人说,在家时间如果持续一周,只能算一个实验,但持续超过一个月后,其将开始制度化,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MaryMeeker)新近发布的一份疫情趋势报告,也称“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但我们对这种变化的理解才刚刚开始”。

报告称,世界前20大经济体实施社交距离政策,悄无声息改变人们的生活:上班族——数字化网络居家办公、学生——网课、家庭娱乐/消费——互联网娱乐/消费……

可以看到,在多数行业“苦不堪言”的同时,也有一些行业在以空前的速度在发展,包括科技、创新、医疗、资源共享等。

保险业也因为此次疫情,迅速重塑对于“科技”“互联网”等的看法,在隔离期间被迫将全部业务转至线上进行:线上晨会、线上培训乃至线上增员、线上产说会等都热火朝天。

这种影响也注定不是暂时的,而是长久的,深远的,普华永道在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突围升级,数字化助推后疫情时代保险行业渠道转型》中明确提出:

新冠疫情期间,保险行业受到了多方位的影响,尤其是“开门红”期间的多个主要渠道的销售活动受到极大的挑战。不过,即使疫情对保费收入的负面影响是暂时性的,此次却暴露了保险公司在渠道依赖和营销模式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我们认为,疫情过后保险业会加速变革的进程,重点体现在业务精细化运营和数字化建设聚焦两个方面。保险公司应顺势化压力为动力,从不同层次的策略上布局,加快渠道转型和能力升级。

积极开源节流,保险公司从增量市场加速转向存量市场

疫情负面影响之下,除了积极适应新常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之外,保险公司正积极开源节流,尤其在开源方面:

加大健康险销售力度。疫情影响之下,消费者风险保障意识觉醒,带动健康险销售提速,成为一季度行业不多的亮点之一。数据显示,一季度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达21.5%,而同期行业的整体增速仅2.3%。

加大渠道增员力度。无论是银保渠道还是个险渠道都在加速增员,个险方面的表现尤其明显,截至3月末,6大上市险企中,除中国平安外,其余5家销售人力规模均显著增长,宏观经济不景气为行业增员创造了便利条件。

中国人寿206.8万人,较上年末18.6%;中国平安113.2万人,较上年末-2.8%;中国太保82.3万人,较上年末3.1%;新华保险50.7万人,较上年末1.8%;中国太平38.7万人,较上年末14.7%;中国人保38.5万人,较上年末33.2%。

但疫情对于行业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迫使保险公司加速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行业高速成长时期,保险公司最关注的是增量市场,然而当增速有所下滑,增量市场开拓难度加大,险企开始加大存量市场开发力度,新冠疫情的延续将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渐趋结束,然而其对于经济,对于保险业,对于1300万直接从业者的影响却在刚刚开始……(记者慧保天下)